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

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2020年4月21日  阅读次数:2384
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11名)

1.孟佩杰,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交口县,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干部。
      孟佩杰生长于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隰县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为就近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上养母去上学!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养母。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2011年6月,孟佩杰因孝心在网络上走红,被称为“最美的女孩”。2012年受邀为春节联欢晚会嘉宾。共青团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王冬梅,甘肃省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村民

      王冬梅,女,汉族,1969年5月生,甘肃省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村民。

     王冬梅是一个重恩情尽孝道的农村妇女。当家庭的负担、生活的不幸山一般向她压下来的时候,她没有退缩没有逃避。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养父和高龄婆婆。她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向世人诠释一个个真爱的故事。
     王冬梅两岁的时候被收养,与养父、养母、爷爷、奶奶一家五口过着清贫却又充实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由于老人陆续生病没人照顾,冬梅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然后和大人一起下地劳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听从父母的安排招了女婿。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艰难的家。爷爷去世后,奶奶的病情也日益加重,王冬梅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
     2004年,王冬梅的养父突然发病,睡在床上一病不起。奶奶和父亲都相继卧床不起。作为养女,王冬梅凭着一颗赤诚敬重的孝心,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护理。王冬梅每天为父亲按摩,帮助卧床的奶奶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还经常把他们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王冬梅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卧床三年,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2006年,97岁的奶奶和78岁的养父毫无遗憾地相继故去了。可谁知,王冬梅的丈夫却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在床上。经过抢救,丈夫虽没有了生命危险,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家里的顶梁柱塌了,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感到天旋地转,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她只有一个信念,好好活着,伺候老人,抚育孩子,尽孝尽责。这两年,王冬梅通过养牛、养鸡,还清了家里的债务,两个孩子也已初中毕业,学会了做饭和理发的手艺,可以养活自己了。王冬梅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现在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伺候母亲和丈夫身上,一有空闲,就和他们聊天,说说外面的事情,给他们宽心。
      王冬梅2004年获得全国总工会、妇联、老龄委颁发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好儿女荣誉奖章,2010年被评为第二届甘肃省道德模范。


3.张蕾(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

      张蕾8岁那年,父亲张正学失明,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面对双目失明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张蕾扛着锄头下了地。那一刻,她的童年结束了。
      每天天刚亮,小张蕾就下地犁田、栽秧;中午回家给父亲、弟弟做饭。吃饭时,张蕾总是自己吃小碗,给父亲和弟弟吃大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张蕾内心仍十分渴望读书。失明的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他决定沿街卖唱乞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辍学一年半后,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市妇联的资助下,张蕾又回到了学校。
      2004年,张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印江民族中学。为了不再让父亲出去卖艺乞讨,她在学校食堂里做临时工,还利用晚自习之后的时间到夜市去帮人洗碗。2007年,张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弟弟也于2008年考上了贵州职业警官学院。
此时,家中只剩下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父亲。为了照顾父亲,年仅21岁的张蕾做出一个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2008年,张蕾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租了一间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简陋民房,月租60元。
      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放学后,她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去给父亲做饭。她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的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给父亲买药治病。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落后,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


4.王欣、顾金钟夫妇,王欣系大港油田总医院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顾金钟系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海滨派出所民警

      顾金钟,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海滨派出所一位普通民警。1993年,他遭遇意外车祸,颅脑损伤、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终生离不开轮椅。但是,出于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感恩,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顾金钟重新站了起来并重返工作岗位。妻子王欣更是不离不弃照顾17载,成就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钢铁战士”。他重扬生命之帆的事迹非常感人,他因此被授予“爱岗敬业的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妻子王欣也被授予“杰出的人民警察妻子”荣誉称号。


5..曹阳飞宇,福建三明学院外语系学生

      曹阳飞宇,男,1988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坪山社区横街。2008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三明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
      曹阳飞宇8岁时,母亲因患癌症去世。年幼的曹阳飞宇随父亲到厦门打工。和父亲一起奔波的日子是辛苦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手脚肿痛是常有的事情,每当发病,无论时间有多晚、天有多冷,曹阳飞宇都会迅速奔向社区诊所请医生。尽管是一名寄读生,但从小学到高中,飞宇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良。2008年9月,曹阳飞宇顺利考入三明学院外语系,成为一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曹阳飞宇61岁的父亲突然高烧不退,确诊为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曹阳飞宇承担了照顾父亲的任务,从联系医生到筹措资金,从买饭喂药到精神安慰,从洗脸擦身到端屎端尿。10多天的住院治疗耗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为了给父亲做血透,曹阳飞宇毅然变卖了老家的房产。面对病重的父亲,曹阳飞宇曾想过休学,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两难之间,曹阳飞宇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带着生病的父亲上大学。曹阳飞宇在校外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间,将父亲安顿在那里,开始了他一边照顾病重的父亲、一边读大学的生活。

6.陈九,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皇甫街道前皇甫村村民

      陈九,女,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皇甫办事皇甫村人,于2012年4月9日凌晨三时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0岁。儿子瘫痪在床、大伯哥年迈腿伤、侄子智障眼盲,3位亲人生活均不能自理,为照料他们,89岁高龄的濮阳村妇陈九每天做饭、洗衣,喂饭、倒屎倒尿,劳累不堪。因为家贫,她半年才能买一次肉,让家人改善改善生活。面对这样的生活,老人的眼角却总是挂着笑。“老人是3个男人的顶梁柱,是村里最伟大、最坚强的母亲!”


7.杨德碧,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义和村村民

      杨德碧,女,汉族,1970年4月生,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义和村村民。
      2007年1月,在煤矿打工的吴明超因瓦斯中毒不幸死亡。安葬了丈夫后,杨德碧擦干眼泪,毅然选择了“留守”,她毫无怨言地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一如既往地服侍着年近80的“公婆”。2009年,刘永禄白内障加重,她亲自送到涪陵区中心医院做手术,天天在医院侍候老人,同病房的人都认为杨德碧是刘永禄老人的亲闺女。吴明超去世后,好心人不断地给杨德碧介绍对象,公婆也不停地催促杨德碧再婚。但只要有人上门提亲,杨德碧就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对方必须上门当女婿;二是要对刘永禄夫妇好;三是要德行好,勤劳。杨德碧敬老爱老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人,2010年3月,龙潭镇万寿村民陈永连走进了杨德碧的家,接过了杨德碧身上的重担,帮助她承担起了赡养两位老人的义务。一年来,他们一家人和和睦睦,夫妻恩爱,老慈幼孝,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家庭。
      整整19年,杨德碧用平凡而质朴的行动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8.李建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工人

      李建珍,女,汉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工人。
      1991年李建珍与李文结婚后就和婆婆住在一起。由于公公因公殉职,婆婆体弱多病,李建珍便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后来婆婆与刘鸿儒再婚。1997年公公刘鸿儒患中风半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当时因工作原因脱不开身,而公公的两个女儿都在外地,一时也无法赶回。李建珍又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她和同事换班,白天去医院照顾公公,晚上再回厂上班。她每天细心照料,喂水喂饭,擦身按摩,倒屎倒尿从不抱怨。由于她的无微不至,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生女儿。刘鸿儒奇迹般地康复后,逢人就夸李建珍孝顺。婆婆95岁高龄的老母亲也曾与李建珍一家一起生活,老人家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但李建珍从未嫌弃,精心服侍着老太太。丈夫的表妹李兵,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2008年,李兵丈夫病重,李建珍一家鼎力相助,前后资助了上万元医疗费,帮他们渡过难关。当年7月,李兵的丈夫不幸去世,李建珍又主动帮李兵实现了再就业。后来,他们又把李兵上小学儿子的教育问题接管下来,当过老师的婆婆负责辅导语文数学,女儿李欣则担任了英语辅导老师。李兵对李建珍感激万分:“多亏有了建珍,不然我都不知道生活怎么过。”
李建珍的爱人李文在工厂上班,工作很忙。李文半是愧疚半是感激地对她说:“家里的事就全靠你了。”李建珍的女儿李欣从小就跟母亲一起悉心照顾老人,养成良好习惯,学习优秀,2005年至2006年,被评为柳州市优秀学生干部,2007年获柳州市“德育先进学生”称号。李建珍的这份爱,不仅在血缘、亲缘里荡漾,同事朋友、左邻右舍的事情她都看在眼里。今天帮张家大嫂照看孩子,明天帮李家师傅装修房子……左邻右舍无不对李建珍的孝心、热心交口称赞。


9.王现伟,安徽陆军某预备役师步兵一团副参谋长

      王现伟,男,汉族,1972年11月生,河南省鲁山县人,中共党员,安徽陆军某预备役师步兵一团副参谋长。2006年11月,王现伟的妻子患爆发性全身血栓,被医院5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在王现伟精心护理照顾下,2009年1月,妻子恢复了知觉。由于王现伟5年如一日地精心护理照顾,让接到5次病危通知书的妻子一次又一次挣脱了死神的魔爪,改写了医学专家“终身瘫痪在床”的诊断。


10.朱清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河滩沟矿二采区退休职工

      朱清章,男,汉族,1950年8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河滩沟矿二采区退休职工。
      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摔倒成了“植物人”。为了给母亲看病,朱清章欠下4000多块钱的外债,这个时候父亲又因工伤患了外伤性振颤麻痹综合症,后来发展成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年轻的朱清章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两位老人病倒没多久,朱清章从邻居那儿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没有丢弃这对养育过自己的苦命夫妻。
      1997年,瘫痪在床14年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妻子患胃癌也离开人世。朱清章似乎一下子垮了下来,但母亲还在,需要他的照料。他坚强地挺了过来。2006年,一个沉睡了31年的老太太,在养子朱清章的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演绎了一段爱的奇迹。


11.陈礼国,中国人民解放军96401部队高级工程师

      陈礼国,男,1953年3月生,河南省固始县郭陆滩镇人。1970年12月入伍,二炮导弹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术四级,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6401部队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2006年3月,正在外地执行重要任务的陈礼国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知妻子旧病复发,病情危重。陈礼国赶回以后,妻子已失去知觉,后被判定为“植物人”。从这天起,妻子的病房里,贴上了陈礼国自定的《护理明细表》。每天什么时候擦澡、洗头、做肢体功能锻炼,每顿喝多少水、进什么食、配什么营养、多大比例等细节,表上都一目了然。妻子黄晓琳偏瘫10年、“植物人”3年,陈礼国像母亲呵护婴儿一样呵护了13年。
      在陈礼国的精心护理下,配合医院创造了生命奇迹:妻子长期卧病在床,身上却没有半点褥疮和斑痕,肢体关节活动自如,身体肤色光洁如初。医院的医护人员感叹道:“陈总对妻子护理之精细令人佩服!”他说,只要妻子活着,孩子就有母亲,我们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路遥知马力。从陈礼国对妻子的爱,对爱的忠贞,能够看出他对事业和组织的忠诚。在陈礼国的履历中,仅在副师职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每次有老部下要提升为自己的上级时,他都十分豁达和坦然。“年轻同志上来,事业更有希望。我的年龄越大,工作的时间越少,就更要珍惜。要对得起部队啊!”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