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

2017年最美孝心少年

2020年8月26日  阅读次数:2602
王泽盼

      王泽盼,毕节市七星关区阿市乡头庄村大土组有一对特殊的姐弟,姐姐王娅梅17岁(2017年),因为先天肢体残疾,驼背且不能走路。王娅梅到了该读书的年龄,由于父亲在一场意外中身亡,母亲只能出去打工,小娅梅行动不便没有办法去学校读书,为了帮姐姐实现愿望,弟弟王泽盼决定背着姐姐去上学,他用他那稚嫩的双肩,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的重任。

索朗曲珍

      在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有一个特殊的村子,17个家庭抚养着181个孩子。这就是中国拉萨SOS儿童村。14岁的索朗曲珍便是11号家庭里的一员,她来到这个大家庭已经5年了。由于念高中的孩子都到内地读书了,所以在这个大家庭里上初二的索朗就是大姐姐了。目前在这个大家庭中包括索朗曲珍在内一共有7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6岁,照料这7个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儿童村的妈妈巴桑卓玛身上。
      因为长年累月繁重的家务劳动,巴桑卓玛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疾病。索朗曲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妈妈减轻负担,索朗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每天放学以后索朗要带着妹妹去菜市场买菜。
      2003年,小索朗出生在一个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去世了,从此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失去了父母的小索朗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索朗9岁那年,爷爷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加上老两口一天天衰老,他们实在无力继续抚养索朗了。为了让小索朗得到更好的照顾,2012年爷爷奶奶决定把小索朗送到了SOS儿童村。
      一晃,小索朗来到这个新家已经五年时间了,虽然妈妈巴桑卓玛和六个弟弟妹妹给予了她家庭的温暖,但是爷爷奶奶却一直是小索朗心里最大的牵挂。明天就是藏族的雪顿节了,学校要放七天的假。每年这个时候小索朗都会回到爷爷奶奶家。小索朗说她最惦记的就是爷爷的风湿病。小索朗说,爷爷的腿病更严重了。心疼爷爷的小索朗,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攒在了一起,为爷爷买了一些膏药和止痛药。
      秋天就要到了,天气也一天天转凉,因为年久失修,家里的房顶有很多破损的地方。担心爷爷的风湿病因为受凉更加严重,刚到家的小索朗便请来了亲戚和邻居们一起扛土,帮助爷爷奶奶加固房顶。小索朗一直有一个心愿,亲手为爷爷奶奶做了一碗酥油茶。这一碗酥油茶小索朗忙活了一早上。
      索朗说感谢爷爷奶奶把我养大,感谢妈妈给我家庭的温暖,感谢我的老师让我学会了知识。也感谢社会上所有的爱心人士让我重新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也像我一样获得帮助。

王安娜

      王安娜的家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园村一座偏远的大山里。年仅6岁的王安娜,还没上学就接连遭遇了父亲入狱服刑,母亲离家出走的不幸。现在这座简陋的土屋里只剩下九十多岁的曾祖母、行动不便的奶奶,和刚刚六岁的小安娜。
      在安娜五岁的时候,奶奶的滑膜炎加重,无法行走,不得不住院治疗。在这段时间,小安娜帮助奶奶担起了照顾家的重担。给曾祖母做饭、喂饭,给曾祖母洗脸泡脚。小安娜的能干,让来家里精准扶贫的镇政府干部惊讶不已。
      安娜家的青菜地在山下,平时乡里乡亲会帮忙照顾。每天小安娜都会一路小跑地赶去菜地,给曾祖母和奶奶割小青菜。虽然没有父母的疼爱,但是小安娜却比同龄的孩子更懂得体会大人的心事。当地政府了解到安娜家的情况后,提供了一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和生活必需品。小安娜一家的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

黄海宁

      黄海宁的爷爷黄祥贵脑供血不足摔倒在家,像往常一样,爷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孙女,海宁。海宁是爷爷唯一的孙女,爸爸工作繁忙常年不在家,妈妈生过一场大病身体也不好。16岁的她,把陪伴爷爷当成了自己的本分。
      黄海宁说爷爷出问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那我跟他住,或者我搬过去,这都可以。但是接踵而来的就是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爷爷是一个男士,然后我是一个女生,他如果出问题,我一个人该怎么解决?海宁放心不下,顾不上想太多,就主要要求自己搬过来和爷爷一起住。一老一小相互温暖。在爷爷眼里,海宁永远都是个孩子。而渐渐长大的海宁,也将爷爷当孩子般的宠爱。
      相比于一般十几岁的孩子,海宁有丰富照顾老人的经验,爷爷八十五,姥姥姥爷也都八十多岁了,这几年生病住院的事不断,每次海宁都要去陪护。16岁的姑娘,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但爸爸工作忙、妈妈身体不好,海宁放弃了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海宁在学校也是个好学生,这也是她理解的孝顺长辈的一种方式。

杨小婷

      杨小婷父母在成都市武侯区打工,一家人住在出租屋里,虽不富裕,但也曾和千千万万三口之家一样,普通而幸福。然而,这一切在她十岁那年遭受巨大冲击——杨小婷不幸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十岁的她,从此以医院为家,小小年纪便经历病痛的折磨。但生性乐观、坚强的杨小婷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渴望,积极地面对病魔,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病情也一度得到缓解。不过,治疗白血病花费巨大。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陷入困境。经济上虽然困难,但杨小婷的父母并未想过放弃。2013年杨小婷病情复发,父母生下了弟弟杨超,本以为可以用脐带血救治小婷,但配型失败。顽强而乐观的杨小婷强忍痛苦,坚持放疗化疗,几经复发,病情才终于得到控制。谈起自己治病的经历和家里现在的情况,杨小婷说:“日子再苦,也要咬紧牙关去过呀。”
      然而,厄运再度降临于这个家庭。2015年,年仅2岁的弟弟杨超被查出同样患有白血病,而且病情更为严重,必须接受骨髓移植才能活下去。之前的外债还未偿清,新的巨额治疗费用又压了过来,将杨小婷一家压得喘不过气。杨小婷父亲从事电动车维修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每月收入仅两三千元,而这部分钱完全要用于弟弟日常治疗。而为了照顾弟弟,原本打工的母亲已经完全脱产,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
      14岁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杨小婷毫不迟疑,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担辛劳。据悉,杨超每周要去医院三四次,全程由母亲陪伴。于是家里的家务事全部落在杨小婷肩上。她学会熟练地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学会买菜做饭。每次买菜,为了节约些钱,她都会到稍远的地方去采购。母亲带着弟弟去医院的日子,小婷都把饭菜装进保温桶,及时地送去。杨小婷笑着说:“我是他姐姐啊,他是我弟弟,我当然要照顾他嘛,应该的。”为了逗弟弟开心,杨小婷还掌握了一些手工技艺,不时会做些气球之类的小玩具带给弟弟及其病房里的其他孩子,深受欢迎。
      就像她最爱唱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样,杨小婷总是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为父母、为弟弟、为病友奉献自己的爱和温暖。虽然年纪不大,但小婷一直在想办法分担父母亲的经济压力,她曾在医院门口摆摊卖玩具,摸索一套生意经。16岁时,她在一家服装店做导购,每个月能给家里补贴2000元。但去年年底,杨小婷的妈妈由于长期操劳,得了胆结石并进行了手术。为了减轻家务的压力,杨小婷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到家附近的美容店做学徒。她相信,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长,将来就能立足于社会,就能为自己的家庭再多分担一些。
      因为长期跑医院推销口罩,小婷成为很多儿童白血病病友的“知心姐姐”,她常用自己战胜病魔的经历鼓励这些小病友,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和欢笑。杨小婷的乐观和微笑、热情与努力渐渐为人所知,引来社会各界的称赞和关心。目前,在政府和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弟弟杨超成功移植了骨髓,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解决。
      对此,杨小婷常怀感恩之心。即使收入非常微薄,她还坚持为医院里贫困的小患者定期捐款。提起未来,小婷最大的愿望是弟弟早日康复,自己多赚钱帮父母还清债务,而对于因病辍学多年的自己,她最大希望是能够继续学习,学到真本领成为一个于家于社会有用的人。
  
马芯洋

      一场车祸,马芯洋的爸爸变成了植物人,从此爸爸再也没有醒过来跟妻子和女儿说过话,原本温馨热闹的家庭就像猛然拔掉电源的音响,突然沉静了。
      女儿马芯洋也就从那天起逐渐变成了碎碎念,每天在爸爸的耳边念叨,告诉他今天自己干了哪些事情,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虽然爸爸的回应始终都是平静的鼾声。曾经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却连吃喝、穿衣、排泄、活动身体都没办法自理,可是芯洋从来没嫌过爸爸麻烦,在她眼里爸爸就像个孩子,经常眼带宠爱地笑笑说:“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二胎’!”
      照顾爸爸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芯洋怕妈妈辛苦,主动和妈妈分担,陪着妈妈一起承担家庭的重任。面对沉睡不醒的“二胎”爸爸,芯洋总是每天认真地陪爸爸聊天、给爸爸做饭、帮爸爸按摩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在妈妈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爸爸的身体指标,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牵动着母女俩的心。
      在芯洋和妈妈的精心呵护下,爸爸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体重已经从出院时的120长到了现在的160斤,脸色也越来越红润。欣慰之余,这也成了母女俩“高兴的烦恼”,因为每天要几次把这么重的爸爸搬上轮椅,母女俩也是感到越来越吃力。芯洋总是用尽全身力气,搬的时候经常听到“咔”一下腰背拉抻的声音,胳膊也是酸痛得一整天都抬不起来,连字也写不了。
      和照顾爸爸的辛苦相比,芯洋更难承受的是心底对父爱的渴望。别人都有爸爸陪着出去玩,自己的爸爸却一动也不能动。在此之前,芯洋很爱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家的幸福,现在她却很少提起,因为曾经像山一样的爸爸如今成了她心底最深的疼痛。
      在芯洋的记忆中,这个家从来都是爸爸在照顾他们母女俩。芯洋的爸爸妈妈是初中同学,两个人从相爱到结婚生女儿,这么多年来两个人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这个家里,这也让芯洋从小就懂得了家人之间的爱和担当。父母的感情一直印在芯洋的心里,在她心里,爸爸最大的优点就是:一直爱着妈妈!为了不让妈妈难过,她藏起了自己的眼泪,接替爸爸,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除了帮妈妈揉背按摩,缓解身体上的疲劳,芯洋还经常和妈妈逗嘴,讲笑话,逗妈妈开心。妈妈对于芯洋的陪伴和宽街很是欣慰:“没有女儿这个宽心丸在我身边,我也许都走不到今天。因为女儿的乐观,我平时生活中都感受不到那种家里临了大祸的沉闷气氛。”马芯洋坚信:她和妈妈用爱终将会唤醒爸爸,陪她们一起去看日出。

柯原

      柯原一家生活在宁夏的一个小村子中,父母开了一家小凉皮店维持生活。看着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忙碌到很晚,柯原放了学就提前把晚饭做好,再帮忙准备第二天做凉皮需要的东西。每当她看到妈妈为了给自己多攒些学费省吃俭用,柯原就很心疼。放暑假了凌晨四点天还没亮,柯原便会起床带上干粮乘车到四五公里以外的枸杞种植基地,摘一斤枸杞就能挣一块多钱的手工费。

李升玫

      重庆市巫溪县10岁的李升枚和12岁的哥哥李升财,放学后经常会到广场售卖陀螺贴补家用,大家都叫她“陀螺女孩”。几年前,爸爸在工地干活时从高处跌落,造成了脑部和腿部的严重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而更让兄妹俩没有想到的是,妈妈在不久后也离开了这个家。于是,兄妹俩便担起了照顾爸爸的责任。 

李家帮

      李家帮是一个被收养来的孩子,全家三口人,奶奶双目失明;父亲患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平时只能依靠拄双拐行走。这样的家境,年仅12岁的小家帮勇敢地撑起了这个家。 

娜迪热·艾买尔

      娜迪热·艾买尔江,女,维吾尔族,共青团员,2001年9月出生。
      娜迪热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纪不大的她却非常懂事。她见小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汉族老奶奶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便征得家人的同意,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这位孤寡老人的义务。夏天她陪奶奶一起在楼前散步,冬天在家里下跳棋、讲笑话,奶奶教她说汉语,她给奶奶教维吾尔语。每到春节、中秋、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日,她都会陪着老人一起过节、一起包粽子、包饺子、炸馓子、尝月饼。在学校举行的“绽放民族团结之花”艺术节上,热迪娜主动担任起了辅导320名同学集体学跳“刀郎·麦西来甫”的任务,她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助汉族同学熟悉音乐节拍、纠正舞蹈动作。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