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群书治要感悟

群书治要感悟

谦恭有礼 喜获吉祥

作者:汪孝杰  2019年7月25日  阅读次数:2336

修身篇
1.谦恭有礼 喜获吉祥
2.三省吾身 了凡达真
3.见贤思齐 提升境界
4.无德有才 世之祸害
5.反身修德 险难自除


谦恭有礼 喜获吉祥

吉祥平安,人人向往。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呢?《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治要》从某种角度说就是研究吉凶祸福的书,其中关于如何获得吉祥这个问题自然多有陈述。而在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每个爻都是吉的卦,就是谦卦。这个谦,基本意思就是谦逊,谦虚,谦恭有礼。也就是说,只要做到谦,就可获得平安吉祥。
为什么做到谦就可以确保平安吉祥?
《周易治要》中写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说,高山藏于大地之中,象征谦恭;君子效法谦卦的精神,多的能够谦虚就会积聚更多,少的能够谦虚得到也更多,不论本来多少,都能从谦中平等受益。保持谦恭就能通达,天处于高位却下降甘霖滋润万物,这样愈加显得光明,地处于下位却蒸汽上升长养万物;天的规律是削减多余的而补益不足的,地的规律是变迁富余的而充实亏损的,鬼神的规律是祸害过分的而施福谦卑的,人的规律是憎恶骄慢的而喜爱谦恭的。谦恭的人处在高位,其道德更加光明;处在低位,其德行也是一般人难以超越的。只有君子才能始终保持谦恭。又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意思是说,谦而又谦的君子,即使涉大险、过大河,也是吉利的;勤劳或者有功劳的君子还能保持谦恭,万民都会敬服他。《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治要》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傲不可长”。也就是说,自满招致损害,谦虚获得利益,这是古人观察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所以傲慢的习气不可让其滋长。这种规律自今未曾改变,毛泽东同志也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恭有礼的态度基于智者对宇宙人生真相实情的清醒认识:不论一个人的地位身份如何,外在形象怎样,他们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别人不具备的特点和长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所以明智的人对任何人都不敢轻慢,都能保持谦恭有礼的态度。正如《群书治要》卷七《礼记治要》中说“毋不敬”,又如佛家经典《普贤行愿品》中讲“礼敬诸佛”,就是说对一切人、事、物都以恭敬之心去对待。这种态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避免与他人的冲突,获得学习与进步的机会,促成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不仅如此,现代量子物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念好坏对物质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最浅近的影响就是对自己的身心,谦恭有礼的人往往心态平和,身心康泰,也不失为一种吉祥之兆,而身心健康又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纵观古今历史,从尧舜禹汤等圣明君主,到历代大儒大贤,乃至当今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大都具备谦恭品格,也正是他们的谦恭品格,帮助他们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与成功的人生。而那些凭借种种因缘虽然盛极一时、权倾一方乃至统摄天下的人物,一旦丧失谦恭品格,便会肆意妄为,做出种种违背人伦天理的事情,最终落得一败涂地乃至遗臭万年的下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凡是谦虚恭敬、礼貌迎人的,大家都欢迎,他们若遇什么困难,人们也乐意帮助;相反,凡是傲慢无礼的人,处处招人讨厌,不仅办事多有不顺,还有可能招致灾殃。

三省吾身 超凡脱俗
一天忙碌之后,夜深人静之时,不少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涌起一些念头,也有人什么也不想,倒头便睡。
都有些什么念头涌起呢?或者发了一笔意外之财,欣喜若狂,难以入睡;或者丢了一单厚利生意,后悔不已,辗转反侧;或者被人白了一眼,骂了几句,寻思报复;或者受人捧了一回,夸了一番,暗自高兴;或者为配偶子女的不争气而懊恼,或者为待遇薪酬的不如意而郁闷;或者为过去的失误而后悔,或者为将来的成功而盘算;也可能在考虑如何隐瞒掩饰自己的过错;还可能在回味白天尝过的美味佳肴,见过的帅哥靓女……
那么古代的圣贤君子们也有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在想什么呢?《群书治要》卷九《论语治要》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曾子曰: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可能会涌起念头,但不完全是那种不能自主、纷繁复杂的念头,而是有意识地从三个方面自我检点和反省:替人办事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言而有信了?老师所传授给我的道德学问,是否都落实了?
比较一下凡夫俗子跟圣贤君子的所思所想,我们立刻就能见出各自人生境界的高低。凡夫俗子总是在为那个自私的小我而斤斤计较,为那些身外之物而念念不休;圣贤君子总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道义的高度,考虑如何防止自己行为的不周与境界的退步。
跟曾子一样,古代那些追求圣贤境界的人们,每天都会做一些功课,比如明朝的袁辽凡先生,就专门做了一个《功过格》,每天拿着那个《功过格》对照自己一天的行为乃至于起心动念,检点这一天哪些行为和念头是善的,哪些是不善的,一一记录下来;善的继续发扬,不善的发心改正。直到善念善行越来越多,恶念恶行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近年来,一些修学传统文化的志士仁人,也把《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常礼举要》等里面的条目做成《修行日知录》,每天对照检点。通过这样的修行,人的心灵越来越纯洁,德行越来越高尚,气质也越来越高雅。由此可见,“三省吾身”的功夫,对于人的整个身心健康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的确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
如今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又开始了经常性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参照古人的修身经验,共产党员是否也可来一个“三省吾身”的功课呢?是否可以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来对照检查一下: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跟党的宗旨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相应吗?《党章》规定的义务我都尽到了吗?我的言谈举止工作生活是否有触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危险?如果每一位党员都能做好这种功课,不要说达到古圣先贤的境界,起码也可以避免犯错误吧?
而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觉得《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常礼举要》等里面的条目太繁琐了,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规范》和当地的《文明市民守则》来对照也很好啊!如果真正做到了,起码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文明市民吧!

见贤思齐 提升境界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一旦发现比自己优秀的,就心生嫉妒,对这些优秀者,不是冷嘲热讽,就是诽谤诬陷;而当发现比自己差劲的呢,就顿起傲慢,对人家不是撇嘴蔑视,就是臭骂狠批。这种人常常惹是生非,破坏和谐,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事实上,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自然就有优秀的人,也有不那么优秀的人;有贤人君子,也有小人瘪三。人在社会上行走,在人群中生活,必然会跟不同境界和修养的人打交道,每个人各自的表现也会自然进入自己的视线。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不同境界和修养的人呢?《群书治要》教给了我们很多智慧的方法。
比如《群书治要》卷九《论语治要》中写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东西进行学习,看到别人有缺点,就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又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比自己贤明的人,就虚心地向他看齐;见到不那么贤明的人,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不贤明的地方。孔子不仅是这样说,而且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向学问高深的老子求教过,而且跟年龄幼小的项橐请教过。
客观地讲,从学问能力上看,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个学者读的书可能比一个农夫要多,但是种起庄稼来却未必比农夫强。从道德修养上看,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有的人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被不良的因素所蒙蔽所污染,一时间显得没有修养甚至还有恶习。但一当醒悟,痛改前非,也可能会立地成佛,“浪子回头”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同样,一些起初道德修养都很不错的人,随着环境地位的变化,逐渐傲慢堕落的情况也很多。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时常“见贤”,多多了解别人的长处,多多关注那些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时常“思齐”,自觉而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时常“内省”,检点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缺点,补足短处。这种做法成为习惯,就可以确保自己不易堕落,不断进步,持续提升,而且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带动社会和谐。
习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习近平提出的领导干部“贤”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具体要求。焦裕禄、牛玉儒、兰辉、罗阳等,就是习近平推荐给领导干部的贤者。习近平还说:“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关于内省,习近平也一再强调:“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无德有才 世之祸害
“有德有才是人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这一段话,虽然听说者不少,但重视者不多,尤其是对无德有才者的危害,未必引起足够重视。
据《群书治要》卷十一《史记治要(上)》记载,人所共知的暴君殷纣王,其实也算一个有才之人。据该书记载,纣天资聪颖,口才很好,行动迅速,反应灵敏,气力过人。然而他骄横跋扈,荒淫无度。百姓怨恨他,诸侯背叛他,他就设置炮烙等酷刑加重刑罚,甚至把九侯剁成肉酱,把鄂侯制成肉干,还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心来看。他荒淫残暴残害百姓,导致朝廷败亡,自身及亲族也致惨死。
秦国赵高也是一个有才之人。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文字学家,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材。可是,他在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任职期间,他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繁重,行政苛暴。后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再后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他自己也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历史上有才无德的人屡见不鲜,其结局也是无不凄惨:北宋时期书法自成一格的蔡京,仗恃徽宗宠幸擅权误国,为非作歹,最后活活饿死,被胡乱埋进专门收葬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的秦桧,杀害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成为南宋高宗一朝奸相,留下千古骂名;自幼聪颖,10岁县试拔擢超群,19岁中举,25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有200多万字诗文成就的明朝权臣严嵩,结党营私,残害忠良,败坏朝纲,最终落得削籍为民,家产尽抄,死时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人吊唁。
当今社会多少落马高官、扫地名人,也多有才能出众者,然而由于他们恃才傲物、挟才为恶,祸国殃民,扰乱世风,最终结果也是凄惨难言!
令人忧虑的是,一段时期以来,从父母到老师,从员工到老板,虽然都说道德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家长更加看重才智、才能、才艺的培养,无意关注道德的缺失;社会对于有才之人,总会高看几眼,至于德行,往往忽略,有的粉丝甚至会纵容和模仿有才明星的不良品行;企业老板选人用人,有的也只知道“唯才是举”,却忽略了“德才兼备”,这才导致诸多悲剧产生。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但愿这段论述能够引起今人的足够重视。


反身修德 险难自除
不论是贩夫走卒,抑或是达官显贵,到了晚年回顾一生经历,都会发现,真正一帆风顺的极为少见,绝大多数人都难免遇到种种曲折坎坷乃至艰难险阻。每当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反应的呢?随意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当险难降临,相当一部分人是恐慌恼怒,或者“奋力抗争”。恐慌至极便一蹶不振乃至死于险难,盲目抗争犹如以卵击石或者同归于尽。
那么怎样的反应才是明智的呢?《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治要》中的蹇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除险莫若反身修德也。”意思是说,君子效法蹇卦的寓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反省自身,修养德行。排除险难的方法,没有比反身修德更好的了。又说:“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见到险情能够及时停止,这是明智的举动啊。
为什么险难来临之时不去“奋力抗争”而要反身修德呢?我们先看看人生旅途中的危险和困难是怎么来的。暂且不谈无法预测的意外危险和困难,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所谓的意外,若从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方面去分析探究,也并非真正的意外,而是有其必然因由的,比如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灾变,也是人类破坏自然这种违背道德的集体行为导致的。就我们日常遇到的危险或者困难,在智慧通达的人看来,大多是可以预防的。比如人事关系上的阻碍,总是与自己德行不够、损人利己、骄慢懈怠的态度行为有关,如果一个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爱护别人,而这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有人会无端地阻碍他吗?当然,即使是利益众生的事业,在没有被人理解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甚至危险,这个时候,君子就该立刻停止下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利益众生的心够不够真诚?汉朝王充《论衡·感虚篇》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如果一个人行好事还遇到阻碍乃至危险,那就是诚心还不够。即使确认诚心已经足够,还要继续反思,自己做事的思路、方法是否恰当?时机是否成熟?当真正静下心来思虑清楚以后,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找到对路的思想和方法,再选好适宜的时机,本着诚恳的态度去施行自己利益众生的行为,相信险阻与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反过来看看另外的情形,如果一个人处处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傲慢无礼,骄横跋扈,这种人的人生之旅可能一帆风顺吗?俗话说“好人自有好人帮,恶人自有恶人磨”。一个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后台有多硬、钱财有多足,如果德行不够,总干违背人伦、丧失人性的悖德之事,必然会招致天怒人怨,种种危险、灾祸、困阻终将不期而至。所以,当你发现危险、灾祸、困阻的迹象现前的时候,也该立刻停止下来,细心检点一下自己的言语行为乃至起心动念。这个时候,如果态度果真虔诚,或许就会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种种有悖道德人伦的想法、做法,发现以后及时忏悔,立马改正,或许就会躲过一劫。即使不能避免,但是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造作不善带来的灾殃,也能心平气和甘愿承受,并引以为戒,后不再造,乃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积德赎罪,那么,危险困难就可能转化成为一种历练和财富,助你走上一条平坦光明的人生大道。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