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信仰篇

信仰篇

坚定理想信仰

2019年5月28日  阅读次数:2639

湖南省泸溪县委组织部  杨子晚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随着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的新变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仰不是可强可弱、可有可无、左摇右摆的东西,而是重要的、坚定的、必备的品质,更是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先决条件。在坚定理想信仰上,毛泽东、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表率。众所周知,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和民族,他将最喜爱的长子送上了战场。当儿子壮烈牺牲后,他没有要求把儿子尸骨运回国,而是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起,埋在了朝鲜的青山绿水之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为全党做出了榜样。贺龙元帅从投身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的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他在世时,认为满门英烈都是为国家献身,那是战争和革命事业需要,不必要常提,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可能有人不禁要问,革命先辈们这种不惜生命代价的精神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了理想,是为了他们坚守的信仰。那就是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彻底翻身解放。所以他们可以舍家纾难、英勇献身。
  在中国革命史上,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牺牲自己的例子不胜枚举。夏明翰被捕以后,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电视剧《潜伏》中的秋掌柜被抓以后说:“谁也不能动摇我的信仰,我绝不会出卖我的战友,宁死不会叛变。”最后把自己的舌头咬断,决心不说出一个字。信念能让人看见无形的,相信难以置信的,接受不可能的。只要心中有信念,行动就会有力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信仰永远都是鼓舞共产党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党的事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进步,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理想信仰也才能真正理解,革命先辈在90年前,为什么能像雄鹰一样飞到欧洲去倾听大革命的余音流响,飞到苏俄去领受工农革命的风暴?为什么会有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抛弃殷实富裕的生活、甚至毁家纾难而走进山林,建立革命武装?为什么一批纤弱的知识分子能组织起千万民众,用热血托起沉沦的大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当时可以说都有比较殷实的家庭生活,但他们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什么?这就是理想的精神、信仰的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孔繁森、郑培民等都是坚定理想信仰的典范。孔繁森三进西藏,直至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为理想,他“冰山取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直至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信仰,他践行“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直至把自己的身躯融入了西藏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郑培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身居高位,心系群众,重权在握,廉洁奉公;始终要求自己“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他自己把 “前门”,妻子把“后门”,两个孩子把“侧门”,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理想能聚人,律己能服人,身正能带人,无私能感人。毋庸讳言,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不论经济怎么繁荣,即使到了中国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候,如果放弃了对理想对信仰的追求,社会同样会走向沉沦和没落。在当今价值多元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仰是学习的结晶、思想的升华、意志的体现。理想信仰,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思想,锻造人的品格,锤炼人的意志。
    理想信仰是生命的灯塔和航标。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就不负人民厚望。只有坚定理想信仰,才能经受拒腐防变的考验,才能抗拒形形色色的诱惑,才能有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源泉,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持续动力;只有坚定理想信仰,才能排除各种私心杂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仰是“为政之本”、“为官之要”,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核心部分,是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主要内容。理想信仰是执政为民的前提,不讲理想,就做不到为民,做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有可能失去民心。不守信仰,也谈不上勤政、务实、高效。理想信仰也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根本保证。凡是坚定理想信仰的领导干部,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建功立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人人理想信仰坚如磐石,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饮弹洒血、慷慨就义的瞿秋白,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他们或身处年代不同,但他们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他们保持了经久不变的共产党人本色,散发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毋庸置疑,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共产党人不愧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
《司马迁的信仰》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