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信仰篇

信仰篇

中国人的信仰危机

2019年5月28日  阅读次数:2979

(一)问题的提出:一份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
   近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1月11日,北京一家名为“零点”的调查公司,推出了一份名为《中国城市居民对于神秘现象的兴趣度研究》的调查报告。这是一份涉及中国人对科学功能的评价、信仰的选择、宗教影响和气功的社会基础的报告。北京、上海、武汉、南通、保定、广州等6个城市的1300户市民参加了那次随机抽样的调查访问。当时,这份调查报告并没有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今天当这份调查报告被再次提了出来之后,其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似乎对当前发生的诸多事件作了预见。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在现在世界上的众多选择当中,金钱是最为真实可靠的,而财富的象征——“财神爷”,则以92.3%的高票成为最被调查者所看重的宗教“领袖”。在全球,平均只要29%的人将神秘事物与现象列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数据高达59%。只有不到44%的人认为“科学才能揭示真理”,36.2%的人认为“科学只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宇宙中的许多事情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而20%的人则认为难以判断。有53.9%的人曾经给过世的亲人烧过纸钱、上坟;23.8%的人去过庙宇道观烧香许愿;13%的人购买过佛像、伟人像、护身符、十字架等宗教物品;7%的人购买过宗教书刊;3.7%的人去过教堂做礼拜。关于气功,由92%的市民听说过;56.3%的人认为气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功夫;但是倾向于揭露伪气功的,认为气功是一种骗人的东西的只有9.1%,相反,倾向于支持异**的“信则灵”、“特异功能”、“与宇宙间信息的神秘联系”主张者之和的数据,却达到了15%,11.8%的调查对象曾经参加过有争议的气功师带功报告会,其中女性、离退休者、机关团体和科教文卫机构从业人士是最为积极、有效的传播者。
   在调查报告的结尾,调查人员分析说,对不可知命运和具有高度或然性运气的信奉,依然是中国市民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在当代的生存与滋养的土壤,也许是急剧的社会变化、高度的社会压力以及稍显无序的文化氛围导致的精神无助与失落。
(二)问题的分析:中国人的信仰危机
1.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对宗教、思想、或者是个人的深信不疑和积极实践。信仰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凝聚力。诚然,只有信仰,并不能使卫星上天、轮船下海。但是,没有信仰的人必定空虚迷惘,没有信仰的集体必定形同散沙,没有信仰的民族必定危机四伏。信仰是行动的指针,信仰是奋斗的合力。
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都有自己的信仰,无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等等,信仰是人类灵魂和行为的一个指针,是保证一个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核心。
2.传统文化的丢失
   中国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所提倡的一系列新举措,不管初衷如何,动机如何,在事实上却是造成了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全盘西化,否定传统。不能不说“五四”的的确确是打开了国人思想的大门,这是一个里程碑,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分水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从历史角度而言:这场所谓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上的变革之剧烈、影响之深远,恐怕不亚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汉武帝之罢黜百家;而在世界范围来看: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批判程度也是罕见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过象中国五四时期那样对待自己传统有如此剧烈地反叛。当然,任何一种运动的进行,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彻底,“五四”亦如此,即便是在进行当中也有不少对其后果有过高瞻远瞩式的反思。当时的教育界领袖,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也给学生们指出:“因群众运动的缘故,引起虚荣心、依赖心,精神上的损失也着实不少。”
   “五四”运动的结果,没能想最初设想的那样,使中国在西方文明的指引下富强起来,反而使得国人的思维陷入了一种混乱态势。传统文化究竟可不可取?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孰优孰劣?到头来,我们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统统都抛弃了,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全部归罪于自己的文化制度上去了。那我们又得到了些什么?学习了些什么呢?正如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中所指出的:“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因此,我们在丢失这种“共尊共信之心”后,对于西方的文化,就更难以理解其精髓,难以正确引用。我们得到的只是西方的一个躯壳,一个形式,对于内涵却是一知半解!因循守旧固然可怕,一知半解则更加危险,综观中国历史,每一个强盛时期都存在着对外来文化吸纳,然而这一次我们显然不能称之为吸呐了。我们不妨来看看自己身边的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向来善于吸呐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以至于在我们看来,它就象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其实我们错了!在日本,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的引入都没有对其原有文化产生压倒性的冲击,尤其自明治维新之后,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不但很好的接受了来自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同时对自有的传统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继承,正因为有了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才有了一种民族认同感,才使得这个岛国民族如此团结,国力如此强盛!这种民族认同感就是他们国民的一种信仰,信仰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近代中国走过的是一条坎坷的道路,落后的国力必然会引起一场大的变革,变革无疑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往往又是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里不是否定变革,任何一种变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紧密关系的,只是我们固有的文化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不得不采取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来使其摆脱这种局面。这就好比一辆重负的车子,要想改变它的运行方向,必然需要增大作用力,这样又很容易使车子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历史就是这样在来回摆动当中前进。
3.国人信仰的真空
   我们将传统的文化否定殆尽,西方的先进思想又没有好好的领悟,国人的思维开始缺乏平衡了,什么才是我们民族的根?如何才能体现本民族的认同感?大家一下子失去了团结,失去了自我。就在这样的混乱局面当中,有人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应当说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是进步的,然而过分的强调客观物质的第一性,在当今这样一个缺乏民族认同感的国度里是危险的!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这并非物质文明发展本身所带来的,而是在人们心中缺乏了一个度量衡,缺乏了一种道德约束。人们的心灵是空虚的,是不自信的,这样的局面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本身的建设。丧失民族认同感的国民往往缺乏凝聚力,于是自私的本性开始滋生蔓延,没有人会想到该怎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为一个“共尊共信”的理想而付出!
   在经历了"五四"变革之后,国人的信仰真正遭到沉重打击的还是此后较之“五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文化大革命”——从这次运动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必定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颠覆运动。至今,尚且难得有人会拿“文革”同“五四”相提并论,然而这两场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具影响力的国民运动(甚至是全民运动,后者更加明显),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上,是有很强的继承关系的,尤其是破坏程度,基本上是达到了异曲同工的地步。严格说来,“文革”时期,国人的信仰尚未丢失,反而更加统一了,只是能够代表本民族精神的传统思想遭到了严重打击和破坏。关键在这场浩劫逐渐平息之后,人们忽然发现,自己原先所共同遵守信奉的意念也随之消散了。然而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当他们正准备甚至是还没来得及准备重拾在此前所丢弃的旧有传统之时,才发现传统已破坏殆尽,信仰已无根可寻……此刻的国民一下子进入了一个信仰的真空期。旧的观念被打倒了,新的也没有建立起来!
4.新的信仰危机
   从广义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拥有信仰的,而且信仰因人而异。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发展,人们开始重新总结自己的信仰准绳,将一个支离破碎与半生不熟的新旧观念杂交到了一起:有人信钱,有人信权,有人所谓信自己……这都是一种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信念,更不用谈什么民族认同、民族自觉、民族共尊共信之心!
   中国进一步陷入了信仰的危机!这里不是危言耸听,更无丝毫夸张。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真正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了解信仰之于人、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民族很容易被打垮,一个缺乏正确信仰的民族,前途是迷茫的,也终究是要衰退的。当前的中国,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世界却逐渐空虚,人们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消遣方式,于是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有了钱该怎么办?没有钱的我怎样才能有钱?看看我们眼前的大众娱乐方式吧:麻将、扑克、蹦迪、嗑药……我不反对一个多元社会是应当允许各种娱乐方式存在的,但当他发展成为一个大众的主流文化,那就略显悲哀了,这说明国人整体文化的落后。
   我们从一个信仰真空时代逐渐过渡到了这样一个信仰危机时代,这里之所以说是信仰的危机,是因为大家已经不是没有信仰了,而是在一个丢失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依靠一知半解的外来文化建立起来了一套新的信仰观念,这种信仰观念往往是不够成熟的,是缺乏公德意识的,而且很难和一个民族的精神联系起来,如果有,那也是一个民族弊病的象征,这样的信仰环境,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
5.信仰危机社会心理学分析
   我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心理学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来分析。
(1)个体层面:首先我认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信仰危机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人的信仰危机上来,因为国家是由个人来组成的.而个人的信仰又来自于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社会化与自我意识、态度、社会动机等.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人的态度与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从态度理论中的认知一致性理论包含的四个理论(平衡理论、认知——情感一致性理论、失调理论、归因理论)中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信仰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有向社会公众看齐的平衡性和一致性,而现在我们中国人却把金钱,权势自我等当作是自己的信仰,这势必造成个人信仰的丢失,以至整个国家的信仰危机的产生。
(2)群体层面:我们知道,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人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即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惰化作用和去个性化作用.社会助长作用使得一个人的信仰受其群体信仰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坚固,而群体信仰变得盲目时,个人亦如此. 去个性化作用使得处于群体之中的人们往往会丧失个人的身份感,表现为无自知性、自制力低,去个性化行为者的主观状态在激励性的过激的群体状态中,个体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周围发生的刺激性的事件而不是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和态度,他们失去了注意力的方向,无法以内在的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这也容易造成个人信仰的丢失.从而造成中国信仰危机的产生。
(3)社会层面:在这一层面,我们可以从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方面来分析中国人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信仰是个人思想于社会的集中体现,思想源于历史。我们经常谈论世界上的优秀民族:日尔曼民族、俄罗斯民族、犹太民族等等,之所以称为优秀,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思想道德精髓,即自己本民族的信仰,中华民族本来也有自己的思想道德精髓,但可惜的是,现在,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被许多人——尤其是为数不少的年轻人抛弃了。曾几何时,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道德文明被扣上“封建”的帽子,予以毫不留情的排斥和打击。这种对旧有思想信仰的口诛笔伐在十年文革时期达到了顶峰。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旧的东西抛弃了,新的东西没有成功的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真实而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们被惊呆了,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此时此刻,国人的信仰宫殿终于轰然倒塌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真空。一时间,凡是西方的东西统统接受,西方的月亮似乎比中国的更圆更亮。可是,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不同的历史底蕴和物质基础使我们对西方的东西不可能彻底了解和领会,历史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了西方那样的信仰体系。可是,此时我们又早已丢弃了自己的传统信仰,于是,就有了那种经常见到的冷漠:对他人的冷漠,对集体的冷漠,对国家的冷漠。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仁爱、团结、诚实、勤劳互助被自觉不自觉的遗忘了。
(三)问题的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中国人信仰危机的产生首先是源于中国传统历史信仰的丢失,以至于造成现在国民心里上的迷茫,从而让个人在群体的影响下,形成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认知的偏颇,迷茫等等,从而导致个人信仰危机以至于整个中国现在出现的信仰危机。
   最后我觉得,中国人重建自己的信仰,不妨去学习一下那些有着良好信仰传统的国家,比如欧洲的法国,为了抵御英语思想文化的入侵,作出了长久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在整个社会中提倡、保护、鼓励法语文化,包括法语的文学、法语的艺术,他们在自己的影院里限制英语影片的播出数量,斥巨资扶持法语文艺的振兴。又如与我们同在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而两国的领导人一再的重申,保持本国的思想传统,抵制大国文化沙文主义的入侵。在我看来,这些国家的种种努力无不是在维护和保持本民族的思想传统,进而保持本民族的信仰,因为历史的事实一再证明,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特思想信仰是绝对必要的,它可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为民族的长久稳定的发展确立明确的目标,在越来越错综复杂的世界斗争中保持有利的态势。
   这些国家的人民在一代又一代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重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更没有因为外来的压力而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自己文化的继承人,他们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他们不论身居何处,都怀着同一信仰、并为这种信仰而不屈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