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美志愿者

最美志愿者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邹德凤:一辈子做党的好儿女

2022年10月11日  阅读次数:701



早上6点半,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志愿服务团团长邹德凤已出现在病房里。俯身查看病人情况,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帮他们代买住院用品,邹德凤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疫情散发,能去的地方有限,我就在医院里做好服务,哪里需要我就随时去哪里。”


今年是66岁的邹德凤从事医疗服务的第50年,开展志愿服务的第30年。“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儿女!”几十年来,她的身影活跃在医院、火车站、社区等地,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许下的誓言。


“党和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越是困难,我越应该上”

每年春运期间,邹德凤都在南昌火车站做志愿者,为来往旅客提供健康志愿服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人流密集的火车站成了感染疫情的高危场所,面对未知的风险,邹德凤毅然选择了坚守。

“我是一名老党员,是党培养了我,在党和国家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我不能退缩,越是困难,我越应该上!”她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还给家人留下一封抗疫家书,做好了随时倒在一线的准备。

一开始,防疫物资紧缺,缺少防护服,她就穿着雨衣开展志愿服务。口罩里垫上纱布,一用就是一个星期,她也要坚持到一线去。晚上和铁路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一起值班,她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抬头望见北斗星》,为大家加油鼓劲。“要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在他们面前我必须振作起来。”邹德凤说。

在火车站,她为离返旅客测量体温,进行防疫宣教,赠送自己购买的小毛巾、中国结,教会大家正确的洗手方法;还奔波于火车站、医院、社区之间,为住院病人和家属做心理疏导,看望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引导居民配合社区工作……


那个春节,邹德凤没能和老伴吃上一顿团圆饭,没有时间见女儿和宝贝外孙女,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累了就在车站的候车凳上眯一会儿。由于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她的血糖忽高忽低,人也瘦了十几斤,但她从没想过放弃,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能为党和人民做事,我就感到开心、幸福。”


把一切奉献给党、奉献给社会

30年来,邹德凤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超过6.6万小时,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终身志愿者”的标准整整22倍!

超常的数字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早上上班前、中午午休时、晚上下班后,每天的业余时间都被她挤出来,到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每逢周末,她带队进社区,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社区老人,走遍了西湖区铁路生活区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栋楼。一年365天,她几乎没休过一个公休假,有时干脆住在办公室里,就怕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她。

这样的工作强度就连年轻人都受不了,她却总是精神抖擞。“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她这样给自己打气。


她付出的不止是时间。几十年来,她的工资几乎都被用来购买食品、药品等,送给病人、老人,捐给灾区和生活困难的人,资助贫困学生,家里的开支全靠丈夫一人。遇到疫情等突发情况,她总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有人说她傻,她毫不在意,“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工资来自国家,就要用之于人民。”

早在2007年,她就和女儿一起签下了遗体器官捐献书,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社会。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医护人员,这是我应该做的。”在她的感召下,有400多位志愿者都要求死后捐赠遗体,在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纪录。

她还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她不断打电话回访,提醒病人复查,了解病人的意见建议。她首创了“社区护理”,对接南昌市西湖区11个社区、2个家属委员会,护理老人169位。她还在南站街道铁路四村社区专门设立邹德凤流动人口工作室,只要用身份证登记,就可以免费享受B超、验血、心电图、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体检项目。

“我在党旗下宣过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怎么奋斗,就得靠行动,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邹德凤说。



把党的精神传递下去

“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儿女!”是邹德凤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

细数一路的酸甜苦辣,邹德凤感慨万千:“我护理过这么多老人,他们都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许多老人在弥留之际,一定要叫我去身边。”虽然辛苦,但她脚步不停,并把这种信念不断传递下去。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从小就跟着她做志愿者,爱人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支持,主动开车送她去做志愿者。

2013年以来,她先后获得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首届五星级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有责任把党的精神传递下去,凝聚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2014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注册成立,吸引爱心志愿者上万人,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累计服务200多万人次,先后获得团体及个人奖项100多项,成为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队中,发展速度最快、年龄跨度最大、人员辐射面最广、活力最强的团队。

“一开始觉得邹老师这样的人离我们很远,走近后发现她一点架子也没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志愿服务上。每次和她一起进社区,看到那些老人期盼的眼神,我就深深感受到这一事业的意义。”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护士长赵蓓说。在邹德凤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项目也不断拓展。

现在,邹德凤比以前更忙了。每月带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到SOS儿童村看望慰问留守儿童,陪他们表演节目,辅导他们做作业;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支教,给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欢乐和鼓励;向社会各界募捐棉衣,为衣衫单薄的农民工送去温暖;组织医院专家团队到贫困地区开展义诊,让贫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享受到就医服务……“现在的我更不能停下来,要带着大家继续向前。”她的声音依旧洪亮而坚定。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简 介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经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批准的直属志愿者团队,经遵义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公益性、群众性、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现有团体会员单位9家,会员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52名。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协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目前,协会有分支机构3处: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播州区联络处(负责播州区工作)、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湄潭县联络处(负责湄潭县工作)、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务川县联络处(负责务川县工作)。内设机构10个部门:办公室、组织部、宣讲团、理论研讨部、对外联络部、经典诵读推广部、家风家教工作部、中医养生文化推广部、知行艺术团、志愿事业服务部(上善若水助困团)、另有10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经典诵读)推广站。

本会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遵义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遵义市民政局领导下、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政部、全国妇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美德文化进社区、校园、机关、企业、监狱、部队;主办具影响力的大型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讲坛;广泛开展志愿公益服务活动,践行中华美德;每周日下午坚持开设公益讲课,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协会至成立以来,为遵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8年,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荣获2018年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贵州省社科联曾到我会考察,拟授予贵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党支部被北京路街道党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12月,我会被遵义市精神文明办、遵义市民政局、共青团遵义市委推选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协会湄潭县联络处已被湄潭县委宣传部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1年国际志愿者日,湄潭县联络处获得了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获得县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本会的理念是:传中华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本会的业务范围:开展美德文化交流学习、公益师资培训,开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动,开展家风家庭教育,兴办公益企业。

现办公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遵义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2022年8月


业务主管单位: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登记管理机关:遵义市民政局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