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群书治要感悟

群书治要感悟

明智用人 定国安邦

作者:汪孝杰  2019年8月8日  阅读次数:1539

治国篇
116.明智用人 定国安邦
117.选贤任能 匡扶社稷
118.驱顽举贤 造就盛世
119.推举贤能 不避仇亲
120.重在实绩 无关毁誉

明智用人 定国安邦
大至国家,小至作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组织,凡有组织的地方就要用人。人用对了,事业顺利,上下无怨;人用错了,一事无成,祸乱丛生。那么,用什么样的人是对的,用什么样的人是错的呢?《群书治要》中辑录的内容很多,卷一《周易治要》中警示我们:“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大意是说,天子颁布命令,在开国承家这样的重大事务中,小人不要启用。天子颁布命令是为了评定功绩,如果用了小人,就会导致邦国混乱。
那么什么是“小人”?不用“小人”,要用什么人呢?《周易治要》中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就是说,小人不以做不仁的事为羞耻,不因做不义之事而害怕。认为小小善行换不来好处所以就不行善,认为不大的恶行无伤大体就不改过。《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两相比较,该用谁不该用谁自然一目了然。
关于“君子”,《周易治要》中还有如下一些描述或要求:君子“容民畜众”“辩上下,定民志”:君子包容、保护民众;明辩并遵守秩序,安定百姓的心志;“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以文明之德而显现刚健,以中正之道与万物相应;“出处默语,不违其中”“立不易方”:言谈举止都不违背中道,时常立身在不变的道上;“遏恶扬善”“明庶政,无敢折狱”“议狱缓死”:抑制恶行,称扬善举;修明政事,不以威刑断狱;谨慎办案,判决前充分讨论,尽量缓期执行;“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慎言语,节饮食”“慎密而不出”“常德行,习教事”“言有物而行有恒”:牢记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谨慎言语,节制饮食,守口如瓶,坚持修习自身德行,反复熟悉政教之事;说话有根据,做事有准则有恒心;“惩忿窒欲”“非礼弗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控制愤怒,克制欲望,不做不合礼仪的事情;见到善举就仿效,有了过失就改正;“慎德,修小善以成高大”“反身修德”:慎重修德,积累小善成大德;遇到不顺反省自身,修养德行;“思患而豫防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常思祸患来临而采取预防措施,居安思危,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以虚受人”“同而异”“远小人,不恶而严”: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轻慢,自尊尊人,平等待人;虚怀若谷,容纳众人;有求同存异的心胸;远避小人,并不憎恶小人,却自具威严;“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能够见微知彰,见柔知刚,预先觉察和正确判断事物苗头和发展趋势,并见机行动,不必等到事情结束;“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有劳苦不自夸,有功绩不自是……
君子是次于圣人和贤人的道德实践者,具备人类普遍认同的道德风范,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乐于“亲君子,远小人”。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若得君子而用,必然顺遂吉祥。中国共产党明确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干部任用的总准则,就是对古圣先贤用人智慧的自觉继承。

选贤任能 匡扶社稷
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传统中国政治就是“家天下”,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就是任人唯亲。读过《群书治要》我们会发现,“家天下”的制度并非自古如此,也非永久不变。任人唯亲不仅不是历史主流,而且是为传统所不容的。《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治要》中的记载和言论,就是证明。
从《尚书治要》中我们看到,尧舜本身就是道德完备之人,他们不仅在帝位时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而且其帝位也是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了贤能之人。尧在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有人就推荐他的儿子丹朱,尧坚决反对,因为丹朱不是贤能之人,通过慎重考察培养,尧将帝位传给贤能的舜。舜帝也学尧帝,年老之后以禅让的方式将帝位传给了贤能的禹。禹年老以后,将帝位传给启,开始了“家天下”的惯例。但是启不以贤能为标准将帝位传给儿子(太康),太康失去作为君王的品德,更不能做到选贤任能,导致帝位丧失。从此以后的帝位传承,虽然表面上看都是父子相传,但是,只要继承帝位的人失去为君之德,违背天地良心,自己没有君王之德,也不能选拔任用贤能之人,必然被具有德行之人所取代,这个帝位就从这一“家”转到了另外一“家”。到了周朝,周“家”的“天下”延续了八百年,并非仅仅是因为这个姓氏的缘故,而是周家世世代代遵循“周礼”,多为贤能之人。不论是谁家的天下,一旦失去道德,失去民心,都会被别人所取代。正如协助商汤获得天下的贤臣伊尹所说:“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弗吉;德二三,动罔弗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并不是上天偏向我殷商,而是上天佑护永恒的道德;并非殷商求之于百姓,而是百姓归附于永恒的道德。只要道德精纯,各种行动则无不顺利;道德没有定准(三心二意),则各种行动无不凶险。上天是降予灾祸还是降予祥瑞,在于人的德行。所以伊尹对天子太甲说:“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现在你接受天命,一定要更新自己的德性,要始终如一,才能长盛不衰。你选官员,一定要选贤才;你选左右,一定要选忠良。《尚书治要》中记录了一些君王寻访启用贤能的故事,传说就是高宗寻访任用的贤臣。传说在高宗面前总是直言不讳,他对高宗说:“惟治乱在庶官,官弗及私昵,惟其能;爵弗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衿其能,丧厥功。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一个国家安定还是动乱,关键就在于对百官的任用上,所以官职不要授给自己所偏爱或亲近之人,应只授予有德能的人;爵位切不可授给品德恶劣的人,只赐予那些道德高尚的贤者。凡事考虑到确实符合道义才能实施,实施前还要慎重地选择好时机。一个人自以为贤德,就是一种失德的表现;一个人居功自是,其功绩就已大打折扣;不要开启偏宠之先例,为自己招致羞侮,不要耻于认错而文过饰非。《尚书》中还特别告戒:“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弗保,天降之咎。”如果贤能的君子废弃不用,而让小人当道,势必使人民遭殃,国家危亡。
由此可见,不论是“家天下”的体制,还是民主体制,选贤任能都是通行的用人之道。所谓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中国共产党凭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德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获取了执政的资格,若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所用干部都是品德高尚的贤能之才,所作所为都是利国利民的高尚事业,必然万民拥护,事业常青;否则,也会被人民所抛弃。

驱顽举贤 造就盛世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拨一拨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一些地方出现了“辞官”动向。针对这种动向,有人甚至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把政府整垮?为了稳定“政局”,反腐力度是否会减轻?针对这种担心、疑虑,中央的态度依然坚决:有贪必查,有腐必反!中央的强力反腐,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而在历史上,政治生态最好的时代就是尧舜时代。那么,那个时代有没有“腐败分子“?当时的明君是怎样治理政治生态的?
从《群书治要》卷四《春秋左氏传治要》(上)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记载:从前高阳氏有德才兼备的子孙八位:苍舒、隤岂、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他们中正、通达、宽宏、深远、明智、守信、厚道、诚实,天下的百姓称之为八恺。高辛氏有德才兼备的子孙八位: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们忠诚、恭敬、勤谨、端美、周密、慈祥、仁爱、宽和,天下的百姓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继承他们的美德,没有丧失前世的声名,一直到尧的时代,但是尧没有能举拔他们。舜做了尧的臣下以后,举拔八恺,让他们担任管理土地的官职,处理各种事务,没有不顺当的,地上和天上都平和无事。又举拔八元,让他们在四方之国宣扬五种教化,父亲讲道义,母亲慈爱,哥哥友爱,弟弟恭敬,儿子孝顺,里里外外都平安无事。从前帝鸿氏有一个不成材的儿子,掩蔽道义,包庇奸贼,喜欢干坏事恶行,把丑恶之人引为同类,那些愚昧奸诈的人,和他混在一起,天下百姓称他为浑敦。少皞氏有一个不成材的儿子,毁坏信义,废弃忠诚,花言巧语,惯听谗言,任用奸邪,造谣中伤,掩盖罪恶,诬陷盛德的人,天下百姓称他为穷奇。颛顼氏有一个不成材的儿子,没办法教训,不知道好话,他愚顽不灵,丢开他,他又刁恶奸诈,鄙视美德,搅乱上天的常道,天下百姓称他为梼杌。这三个家族,世世代代继承他们的凶恶,加重了他们的坏名声,一直到尧的时代,但是尧没有能赶走他们。缙云氏有一个不成材的儿子,追求吃喝,贪图财货,任性奢侈,不能满足,聚财积谷,没有限度,不分给孤儿寡妇,不周济穷人,天下的百姓把他和三凶相比,称他为饕餮。舜做了尧的臣下以后,开辟四方的城门,流放四个凶恶的家族,把浑敦、穷奇、梼杌、饕餮赶到四边荒远的地方,让他们去抵御妖怪。由于这样,尧死后而天下就像一个人一样,同心拥戴舜做天子,因为他举拔了十六相而去掉了四凶的缘故。
由此可见,任何时代都有好人坏人,关键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子夏举例解释这句话说:当年舜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便远离了。汤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亦远离了。我们看到《春秋左氏传》中的这段记载,显示的是同一个道理,如果让那些顽劣之徒、腐败分子占据官位,那些正直贤良、德才兼备的人就难以发挥作用,国家和人民就得不到利益。反之,则会造就一个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进而打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盛世环境。我们不必担心而应坚信,只要持续不断的肃贪树廉、选贤任能、端正世风,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起一股坚不可摧的正面力量!

推举贤能 不避仇亲
裙带关系,是干部队伍建设中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不仅严重腐蚀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而且给党和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谈到裙带关系,有人认为这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导致的。读过《群书治要》,便知这是一种误会。
中国历史上最初的选官用官制度是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这在《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治要》中有记载。后来有世袭制、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这种种制度中,始终坚持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注重考察任用对象的贤能品质。即使是世袭制,为了确保继承者具有贤能的品质,从小就对其后代施以最好的教育。即使是某种官位的“法定继承人”,一旦失去贤能的品质,不管在哪一种制度之下,都会受到限制乃至被推翻。在正常的政治生活中,即使少部分人乃至皇帝有不贤能的表现,也总有贤能的忠臣出来伸张正义。为了推举贤能,正直的官吏可以放弃个人恩怨,可以忽略出身门第。这在历史典籍中是屡见不鲜的。《群书治要》卷五《春秋左氏传治要》(中)里就有一个例证:鲁襄公三年,晋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谁来接替他。祁奚举荐解狐。而解狐是祁奚的仇人。晋悼公打算任命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谁可以接替,祁奚回答说:“祁午也可以胜任。”这时羊舌职死了,晋悼公问:“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羊舌赤也可以胜任。”因此,晋悼公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为副职。君子认为:“祁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举荐他的仇人而不为谄媚,推荐他的儿子而不是自私,推举他的副手而不为结党。”可见祁奚这一类的官吏推荐人才,始终是把贤能标准放在第一位的。
中国历史上,领导人观察考验人才也是有不少方法和智慧的。比如《吕氏春秋》中就提出八观六验的方法:“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看他礼遇的是谁;当一个人地位显贵时,看他推荐的是谁;当一个人富有时,看他赡养的是谁;听一个人说话后,看他的行为是否与之相应;当一个人闲暇时,看他爱好的是什么;当一个人做事时,看他唠叨的是什么;当一个人贫穷时,看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看他不去做什么。让一个人高兴,考验他能否安分守己;让一个人快乐,看他有什么样的癖好;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能否节制自己情绪;使一个人恐惧,看他的立场坚定不坚定;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是否保存着人性;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有毅力。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在继承借鉴古今中外各种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并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当中。但是任何制度都是靠人去执行的,如果人的德行智慧能力不够,再好的制度也会因人而荒废乃至变味。不论是群众或组织推荐、公开招考或组织任命、民主选举或竞争上岗,都有一个面试谈话和征求意见的环节。古人那种高尚的品德与丰富的智慧,完全可以贯穿其中。

重在实绩 无关毁誉
按不少人的常规思维来看,选人用人,当然是要选用受人赞扬的。然而,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却重用奖赏了被人诽谤的,惩罚了被人赞扬的。怎么回事呢?
《群书治要》卷十一《史记治要(上)》记载:齐威王召见即墨县的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治理即墨以来,诽谤的话每天传来,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田地都已开垦,百姓生活富足,公事没有积压,东方因此得以安宁。可见先生不奉承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他食邑一万户;又召见阿城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城以来,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传来。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田野一片荒芜,百姓贫苦。从前赵军进军甄城时,你未能援救,卫国攻占薛陵,你又不知道。你是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来求得赞扬的吧?”当天就把阿城大夫和自己身边称赞阿城大夫的人煮杀了。
其实,从古到今,都有喜于做表面文章、精于搞投机钻营之人,他们或者通过亲信、通过媒体给上级领导、给社会大众制造漂亮假象、虚假政绩,以引起上级注意、博得大众点赞,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或者采用隐秘手法搞非组织活动、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拉票贿选等等,以图官运亨通。同时,也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始终坚守道义、不昧良心;做人不图虚名,干事不讲回报;宁愿默默无闻,也不曲意奉承;宁愿忍受屈辱,也不违背良知;哪怕受尽诽谤,也要维护正义。如果具有选人用人之权的个人或者组织公道正派而又能够明察秋毫,前一类人哪怕使尽千般解数,最终也是枉费心机、自食恶果;后一类人即使受尽万般屈辱,最终也会公道得尝、实至名归。
2017年10月24日新华社播发的《肩负历史重任 开创复兴伟业——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这篇长篇通讯中,也记载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在某地,考察组了解到两名呼声较高的干部涉及廉政问题后,坚决将其排除在会议推荐参考名单外。考察结束后,这两名干部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另一件是,在对某省一名干部进行考察时,有同志对其工作方式持有不同看法。考察组深入调查发现,这名干部不怕得罪人,一举关停1100多家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引起一些既得利益人士的非议,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当然不影响他进入推荐名单。
封建社会的个人升迁往往取决于权贵印象,权贵者即使想用正人君子,也可能有看走眼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要注重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重视那些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干出突出工作成绩、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重视那些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改革实干家,重视那些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有本事、善治理的行家里手。
有了明确的用人导向,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就会脱颖而出,层出不穷。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