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群书治要感悟

群书治要感悟

听歌观舞 忍看世风

作者:汪孝杰  2019年8月14日  阅读次数:1496

平天下篇
154.听歌观舞 忍看世风
155.颂廉骂贪 慕思乐土
156.玩人玩物 最是危险

听歌观舞 忍看世风
虽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表达形式不一而足,但是流传千古的诗歌舞蹈,仍然是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的重要形式,它不但没有消失和绝迹,反而借助网络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群书治要》卷三《毛诗治要》的序文中,对诗歌的特点、作用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重温这些阐述,提起对包括诗歌在内的种种传媒内容的关注,对于了解世风、倾听民声、移风易俗大有助益。
《毛诗序》中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说,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嗟叹不足以表达,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歌唱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强调人的情感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跟《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道理是一致的。通过观察人们乐于吟咏、施展、欣赏、传播的诗歌、乐曲、舞蹈,乃至于其他网络、手机视频等等,便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志向、趣味到底是什么。
《毛诗序》中又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意思是说,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的。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所以《诗经》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则人君以“风”来教化臣民,下则臣民以“风”来劝告人君,通过诗文来含蓄而温婉地批评和劝谏,从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所以叫“风”。待到王道衰微、礼义荒废、政教散失以及国家的政治和习俗相异有别时,于是失去“风”“雅”之正的诗歌就出现了。
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对于意识形态的动向,自古以来都是被执政者所重视的。作为执政者,一方面可以从民间传唱的山歌民谣、网上传播的流行歌曲、报刊杂志发表的小说散文、舞台剧院表演的戏剧歌舞等,了解百姓心声,探察为政得失,及时调整政策、纠正偏差、顺乎民意;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扰乱民心、破坏人伦、颓废意志、颠倒美丑的垃圾文化,应当加强监管,及时清理;对于那些开启民智、净化人心、培育正气、振奋精神、提升境界的优秀文化,则需大力扶持,着力弘扬。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民德归厚的人文环境,才有利于民族素质的不断升华。


颂廉骂贪 慕思乐土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砍伐,召伯曾经住树下。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损毁,召伯曾经歇树下。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拔掉,召伯曾经停树下。诗人如此爱惜这株甘棠,仅仅是因为召伯曾在树下住过、歇过、停过,召伯何以赢得如此敬重?原来召伯辅佐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继之又辅佐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创建了“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盛世”。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在巡行乡邑时,为不耽误百姓农耕工作,却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
读罢《群书治要》卷三《毛诗治要》中《国风·周南·甘棠》及其典故,自然联想起下面两首诗:“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曾经少小读英雄,五十年后谒焦桐。往事如烟纷纷过,亘古不移即为忠。治沙治水治碱盐,立德立言立勋功。谁说人心皆不古,喜看公道天地中。”(周爱民《谒焦桐》)。诗中的“焦桐”,何以如此动人肺腑?只因那是“心中只有人民,惟独没有自己”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同志亲手栽下的。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温家宝说:“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从“甘棠”到“焦桐”,我们领悟到,孟子和温家宝所讲的原理,古今同然。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叮叮当当砍檀树,把树堆在河岸上。河水清清起波纹。既不耕种不收割,为何取稻三百束?又不上山去打猎,却见庭中挂貉肉!那些德行高尚的君子啊,从来不会白吃饭!(《国风·魏风·伐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我今打算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国风·魏风·硕鼠》)这是远古时代人民的心声。而当今时代,我国早已废除了剥削制度,甚至取消了沿袭几千年的农业税,按理说,这样的质问和讽刺应该听不到了吧?但只要深入民间,类似的,甚至比这更刺耳的质问和讽刺仍然不少。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乃至领导层中,仍然有一些人做着远甚于这些诗歌所讽刺和唾骂的事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集中的体现。如果国家公务人员、执政党的干部拿着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事,甚至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营私舞弊、盘剥乃至欺压人民,这跟诗歌中所讽刺的硕鼠有何区别呢?
自古至今,无功受禄、贪婪懈怠的人,都是遭人痛恨和唾骂的。如果无功受禄和贪婪懈怠成为风气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人民势必如诗中所说的那样弃你而去。

玩人玩物 最是危险
官员欺上瞒下勾心斗角,绞尽脑汁与民争利;男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包养情人追腥逐臭;女子穿金戴银买弄风骚,沉迷麻将溺养宠物;小孩痴迷游戏沉溺网游,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段时期以来,这些现象已经见惯不怪,甚至在当事人看来,这是时代潮流,若不沾染就成另类了。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样的风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肃清,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治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武王克商之后,周朝取代商朝的消息很快传遍周边少数民族。于是有西蕃进贡宝犬。太保召公写了一篇文章《旅獒》来提醒周武王。说:啊!英名的天子能注意修身养性,四方少数民族才能前来归顺朝见。不论远近,都要贡献土特产,不过都是些穿的、吃的和日用器物。您当以明德示范影响这些藩国,使他们不要荒废了政事。以宝玉为信物分封王亲国戚和功勋大臣做诸侯,为的是展现亲情。君王德行隆盛就不会轻慢、侮弄他人,简慢君子,就不能使他们人尽其心;简慢人民,国家就不能尽得民力。不要刻意追求耳目之欢,百事都要走正道,切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不干那些有损正事的无益之事,才能为国建功;不因异物而忽视有用的东西,人民才能得到温饱。不贪图远方之财宝,则人缘自然远达;尊重人才,近处的人才会安心。若非早晚勤政,防微杜渐,您的威信就会受到伤害。即便是功比山高,差一件也会导致前功尽弃。只有关注到这些,才能永保人民安居乐业,您和您的子孙就能永保王位。
说到“玩物丧志”,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时,卫国的第十八代君主卫懿(yì)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古人有诗云: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看看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哪一个朝代不是因为帝王和大臣们“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导致灭亡的?还有一些企业的败落,有几个不是与企业主“玩人玩物”丧失德行和志气相关?
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官员的思想言语、习惯好恶、行为举止、作派风气,都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如果官风不正,必然导致社风、民风不正。所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时期开始,就一直重视作风整顿工作。然而,一个人、一个家庭要想平安幸福,一个企业、一个集体要想发达兴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长治久安,不能仅仅依赖几次集中整治活动,也不应该指望别人来影响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就个人层面来说,要从小接受正确正面的教育,把古圣先贤那些至理名言根植于心灵深处,从小养成阅读圣贤书籍的习惯,防止错误邪恶的观念侵蚀和破坏心灵的本性本善;从社会层面讲,要大力提倡礼仪教育,恢复必要的礼节礼制,形成文明的行为氛围;从国家层面讲,要完善规章制度,对于公务人员,除了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还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通过严格的教育管理,使公务人员成为引领健康文明社会风尚的主力军。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