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三字经

三字经

曰喜怒 曰哀惧,爱恶欲 七情俱

2019年8月23日  阅读次数:864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志是每个人都有的。
【解读】七情六欲,人人都有。关于七情六欲的具体内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另外一种是中医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佛典所指的凡夫对异性所具有的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对其所对应的六尘境界的贪着。现在我们所用“七情六欲”一语,泛指人的情绪、欲望等。
我们传统中国人一般都是比较内敛的,不象很多西方人那样容易激动,容易将情绪表现为明显乃至夸张的外表上。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有人总结中华文化是中和文化,就是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第一章这样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中国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发现,就每一个体人来说,“中和”是一个人本来的状态,也是最佳的状态。能够守中,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使不能守中,能够将情绪调伏到和的范畴,也是可以的。倘若超过中和的界限,就可能会出问题了。拿人的身体来说,过度的情绪反应,将会直接损害身体健康。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而人的心灵痛苦,根据佛教的开示,则源于对六种凡尘境界的贪着。七情六欲的过度反应,还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家庭与社会的不和谐。观察当下的种种矛盾、纠纷乃至于自杀、暴力恐怖事件等等的发生,追根溯源,都与个人心灵不健康、情绪失调直接相关。因此,学习传统文化,重视心理健康和情绪调控,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几个主要流派中,儒家承认七情六欲的客观存在,但是主张要节制而不能放纵,能将其调和到中和状态最好,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人际和谐;道家主张清心寡欲,这是出于修行的考虑,能够做到清心寡欲,可以让人进入比常人高一层次的生命状态,获得更舒胜的生命体验;佛家追求绝欲去忧,能够达到心内心外都不被七情六欲所左右,达到如如不动的境地之时,精神就会到达一种非常自由的境界。
中国传统教育向来重视人的心灵塑造,这种心灵塑造不仅仅是给人讲大道理,而且细致到对人的情绪乃至念头的调控。这样的教育,不仅让人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使人体验到了平和宁静乃至超越常情的愉悦,而且营造了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给家庭和社会乃至世界和平作出了无声的奉献。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