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三字经

三字经

赵中令 读鲁论,彼既仕 学且勤

2019年8月30日  阅读次数:2659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宋朝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他已经当了高官,尚且勤奋学习。
【解读】这里又举出赵普勤奋学习的故事。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根据历史记载,赵普为人淳厚,沉默寡言,读书并不太多,但是对《论语》却是情有独钟。所以关于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能够出将入相做出如此功绩的人,不是学富五车就是天资聪颖,或有过人胆识者,然而赵普似乎并非如此。那么他何以能够做到呢?从《三字经》这几句话中,我们揣摩揣摩。
第一,赵普人道根基不错。从性格上看,他为人淳厚,沉默寡言。一个人成功的第一要素不是智商而是德商和情商。淳厚的人少有敌对,多遇贵人,沉默寡言的人不惹是非,多善思考。正是他这种淳厚的品格,赢得了当地的豪门大户对他的欣赏,将女儿许配给他,让他有了一个好的背景。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
第二,赵普治学讲究方法。笔者虽然没有查到更多关于赵普治学的具体方法,但是从《三字经》这简单的几个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奥秘。
首先是勤奋坚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从童蒙时期,到身居高位,一直勤学不息,而且读的总是那“半部《论语》”。这跟一般人的学习态度就不一样。很多人喜欢博览群书,却又不求甚解,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实际上并无智慧。赵普就不一样,几十年坚持读“半部《论语》”,一定是把所学的内容烂熟于心的。只有对所学内容滚瓜烂熟了,运用起来才可能得心应手。
其次是学以致用。我们看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总是喜欢钻故纸堆,却不愿意关注现实问题。而相关方面衡量学术水平的高低,也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为标准。至于学术成果的运用,似乎跟学者和学术成果并不相关,这就导致学用脱节。当然,现在一些科技类的学术部门或者院校,也比较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但是,社科领域则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当今时代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停留在学术讨论或者讲堂宣讲上,真正用传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赵普仅仅用“半部《论语》”就能够“治天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靠发表文章和演讲就能达到的。那么他是怎样实现的呢?我想,首先是他用《论语》之“文”“化”了自己,从思想观念到举止修养,都尽量达到《论语》的要求;其次是灵活运用《论语》智慧去“化”君王“化”天下,赢得君心民心,直接让《论语》产生出“社会效益”,他也因此而建功立业。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赵普,不仅要学习他的勤奋精神,而且要学习他学以致用的治学方法。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