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

2018年最美孝心少年

2020年8月27日  阅读次数:2825
1、李新颖(陕西):年仅13岁,却跟患病养父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

      2005年3月出生的李新颖,家住宜君县棋盘镇。她是父亲从医院捡回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艰辛和磨难。先是1岁多时,爸爸发现她患有先天性罕见疾病泄殖腔畸形,家人就东拼西凑借钱,加上好心人的帮助,总算为她做了前期手术。在她刚4岁的时候,奶奶下地干活摔成了重伤,为了给奶奶治病,他们家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许多债,可奶奶依然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爷爷患肝硬化十多年,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从此,父女俩就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她成了爸爸的小助手,时常帮爸爸给爷爷奶奶跑腿拿东西、端水、买药、端屎端尿。看到爸爸因身体残疾、体力不支时,小新颖就偷偷地学着做饭。由于个子矮,她就踩着凳子,有时候把稀饭煮糊了,炒的菜也不太熟,当她从厨房里端出自己做的饭菜时,坐在轮椅上的爸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新颖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之类的家务活已经做得非常娴熟了,她每天还会坚持替爸爸扫街,这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是宜君县就业局给爸爸提供的,每个月可以收入500元钱。 
      父女二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爸爸爱新颖,含辛茹苦地把她拉扯大,受了许多苦。她更爱爸爸,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共经历了两次手术,是爸爸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是爸爸心中快乐的小女神,我要用一生来报答他,做一个有孝心的女儿。同时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爸爸和我的叔叔阿姨们,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好记者,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的成长被爱心包围,我很幸福快乐。 

2、高梓渊(内蒙古):每天把家里消毒几遍,只为让身患白血病的妈妈保持“无菌”状态

      2014年底,高梓渊的母亲王红艳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父亲高小贵拖着摔伤的腿,拄着双拐陪同妻子到北京求医看病。留下当时只有9岁的高梓渊和爷爷、弟弟在家中,面对年迈的爷爷、幼小的弟弟,他变得更加懂事和坚强,稚嫩的肩膀主动承担起照料爷爷、弟弟的责任。
      为了化疗和准备骨髓移植,家里卖掉了大车、小车和房子,并在包头市爱心公益协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资金难题,顺利进行了手术。
      在母亲术后恢复期间,父亲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要经常在外跑车,照顾家人的重担又落在高梓渊身上。为更好地照顾术后的母亲,高梓渊学会如何了使用消毒水,每天都要将家里消毒干净,以保证母亲的身体健康。为了不让在家的母亲感到孤单,他还会陪母亲看书,与母亲一起锻炼身体。做饭是妈妈生病后,高梓渊学的第一项技能。从刚开始做出来的饭难以下咽,到现在大部分家常菜都能做,还能有模有样地做出几道拿手菜,这让父亲母亲既欣慰又心酸。

3、李小燕(四川):像小时候婆婆背她一样,背起年迈的婆婆走遍崎岖山路

      李小燕的爷爷在她5岁时去世了,妈妈患有严重的癫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家中的顶梁柱——爸爸也因为工伤,右腿高位截肢,丧失工作能力。多年来,全靠年迈的婆婆独自支撑起这个家。小燕14岁那年,婆婆腰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以致行动不便。从此,小燕便开始背着婆婆走山路去镇上看病,这一走就是3年。
      奶奶说刚开始小燕根本背不动她,走不了几步,腿就发抖,特别是上坡的时候,常常是弓着身子,手脚并用地往前爬,走一阵歇一阵,短短的两三公里路程,她们要走上一个多小时。尽管如此,每个周末乡亲们还是会在这段路上,看到小燕背着奶奶蹒跚前行的背影。小燕的乐观坚强让人感动,可是当谈到心中的遗憾这个女孩却泣不成声。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小燕还是主动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活,种地、挑粪、浇菜、洗衣做饭……她留给家人朋友的总是灿烂的笑脸。此次获奖也让她非常激动,她表示以后要更加尽心地照顾家人。

4、周雨杉(辽宁):为了妈妈康复,一门心思做钻石画挣钱

      妈妈被检查出患上红斑狼疮的时候,周雨杉刚刚上小学。当时爸爸常年不在家,家里只有雨杉和卧病在床的妈妈。看着生病的妈妈,小小年纪的雨杉,似乎一夜之间从孩子长成了大人。此后,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顾自己,照顾妈妈。为了控制红斑狼疮,妈妈要大量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妈妈很快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妈妈的腿彻底动不了了,不能下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雨杉去办,无论是为妈妈擦洗身体、做家务、买菜,还是去银行取低保钱,雨杉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妈妈笑称她是家里的“外交部长”。
      雨杉是个细心的孩子,照顾妈妈时无微不至。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她担心妈妈会头发痒不舒服,每隔两天就给妈妈洗头发。雨杉成了家里最有力量的人,连去水井打水这样的重活,她也自己去做。小学毕业时,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县里上初中,雨杉家远,只能选择住校。但一住校,就意味着妈妈没人照顾,雨杉第一次做出了违背妈妈意愿的决定。为了照顾妈妈,雨杉决定辍学回家。幸好当地扶贫办和爱心人士得知了雨杉的情况。热心的他们不仅帮母女俩在县城租了房子,让雨杉能够放心地去上学,而且还资助雨杉的妈妈去做股骨头手术。这给了母女俩很大的希望,如果手术成功,妈妈可以重新站起来走路,那就能回归正常生活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住院期间,雨杉妈妈又被检查出患上甲状腺癌。为了不让雨杉挂念,妈妈瞒着雨杉在医院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母女俩也被迫分开20天。这是雨杉第一次和妈妈分开,因为思念妈妈,正在长身体的她,20天里竟消瘦了整整4斤。手术后病理分析,妈妈的肿瘤是恶性的。细心的雨杉甚至希望,妈妈的病如果能转移给自己该多好,这样妈妈就不用受苦了。
      偶然的机会,雨杉发现,自己因为一时兴趣做的钻石画,竟然可以卖钱,这让她非常兴奋,这样就能为妈妈吃药、治病攒钱了,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赚钱方式。她等不及长大成人后工作挣钱,必须现在就要做些什么。钻石画,承载着她和妈妈两人的希望。于是,照顾妈妈之余,她便开始做钻石画,想用自己的力量缓解家里的困难。粘钻石画,时间长了,后背疼,肩膀也疼,眼睛也粘近视了,但为了妈妈,雨杉都极力克服,她甚至不舍得为自己配一副加了度数的新眼镜。为了让更多人买自己的画,雨杉在夜市上摆了个小摊,向路人推销自己的钻石画。雨杉的努力,不仅感动了路人,也给了妈妈坚持下去的勇气。现在,雨杉最希望的是,妈妈能把病情控制住,去做股骨头手术,她特别希望妈妈能像以前那样正常走路。


5、吴昊洋(黑龙江):12岁就成为家里“顶梁柱”,甘愿做妈妈的腿、爷爷奶奶的嘴

      吴昊洋,今年12岁,望奎县海丰镇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应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在2016年,吴昊洋家中遭逢大变,母亲在田中补苗时从四轮车上摔下,被未能及时停住的车轮碾过,造成脊髓损伤,双下肢瘫痪,而父亲也因生活的压力病逝。吴昊洋的爷爷奶奶原本就是聋哑人,家庭生活的重担、照顾妈妈的重任便落在了当时年仅10岁的吴昊洋身上。面对困难,吴昊洋没有退缩,每天上学前,吴昊洋早早就要起床帮母亲擦洗身子,照顾其大小便后才匆匆忙忙赶去上课。放学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清理大小便并协助其进行康复训练,洗衣、做饭、喂鸡喂狗、收拾屋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小小的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小小的肩膀担当起了照顾母亲、孝敬爷爷奶奶的责任。

6、覃可欣(湖北):想方设法“增肥”,只为让身体达标掯献造血干细胞给妈妈

      覃可欣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虽然爸妈长年在外打工,可只要到寒暑假,爸妈就会把可欣接到身边团聚。不幸的是,2017年5月,可欣的妈妈曹晓娟突发急性髓性白血病,医生说,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再进行骨髓移植。从确诊到化疗,夫妻俩没敢告诉女儿真相,但是可欣仍然察觉到不对劲。此时,全家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了干细胞移植上。2017年9月,曹晓娟尝试与自己的哥哥进行亲属间配型,但是配型失败了。夫妻俩在两次化疗间隙回到老家,躲在房里商量对策。本以为可欣只是一时冲动,没想到她每天拉着妈妈软磨硬泡。实在拗不过女儿的坚持,2017年9月底,曹晓娟做第二次化疗时,可欣在武汉协和医院同时进行了亲属间配型。没想到,这次真的配上了。
     和妈妈配型成功后,可欣恨不得马上就去医院给妈妈做移植。然而当时可欣身高1米7,体重却只有84斤。医生说,可欣只能先加强营养,体重达到100斤后才能给妈妈做移植手术。为了尽快手术,可欣回家后开始拼命吃饭增重,小小年纪的她还想出了一个快速增重的办法。不管多难以下咽,可欣只要一想到妈妈正躺在医院,等待着来自她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救命,就咬牙坚持喝了两个月鸡油,直到体重增重了18斤,达到可以进行移植手术的条件。
      2018年2月27日,覃可欣来到武汉协和医院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血液从大腿处的动脉抽出,经过机器分离,提取出造血干细胞,血液再重新回输体内。整个过程4个多小时,相当于全身血液在体外循环了两遍。可欣的小手捏成一个拳头,不吭一声,紧紧拽着被子,这一幕令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为之动容。
      由于年龄太小,普通人只需要2到3次就完成的采集,在可欣身上却进行了4天。一直到3月2日,覃可欣经过了4次手术,共采集4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妈妈,“生命的种子”正在发芽。移植手术后,妈妈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欣每周都会陪妈妈到当地医院进行复查。她和爸爸约定,爸爸安心在外打工挣医药费,妈妈就由她来照顾。
      在可欣看来,妈妈的身体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会好的,然而可欣不知道的是,因为对家人的负疚感,加上病痛的折磨,以及将近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妈妈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在可欣心中,只有妈妈在,家才在。那段时间,她白天晚上都陪在妈妈身边,给妈妈做爱吃的饭菜,提醒妈妈按时吃药,陪妈妈聊天,陪她一起唱歌,尽量不让妈妈一个人瞎想。可欣的真情感动了妈妈,也给了妈妈活下去的勇气。可欣伏在妈妈的膝上,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请你快点走开,不要伤害我的妈妈。岁月,请你慢慢走,我要一直陪着妈妈。

7、霍培鑫(山西):身患重病,却乐观阳光,学习之余拄着双拐帮妈妈一起卖蛋糕

      霍培鑫8岁的时候,被查出得了右侧股骨头骨骺坏死,初期被医生认定以后都要与轮椅相伴,但是孩子两年里一直坚持康复训练,已经可以拄双拐走路,还成了妈妈的“小帮手”“开心果”。 
      鑫鑫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年在外当建筑工人,妈妈靠做蛋糕维持生计,因为给鑫鑫看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让父母欣慰的是,鑫鑫懂事孝顺,尽管现在只能靠拐杖走路,但是鑫鑫总是力所能及地给妈妈跑腿帮忙,课余时间帮妈妈卖蛋糕,洗蛋糕模具,妈妈忙碌的时候,还唱歌跳舞给妈妈缓解压力,给妈妈姐姐做饭,清扫家里卫生,更是孩子的日常。 
      由于治病,霍培鑫耽误了近一年的学习,要在三年级补习一年,和学弟学妹做同班同学,他也经过了一个思想的转变过程,从开始的有点小自卑,不愿与人沟通,到之后的放下包袱,和大家打成一片,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与生俱来的阳光性格帮助他度过了困难时期。鑫鑫的乐观坚强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学老师,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孝心少年”! 
      在众多被关注的孝心少年中,霍培鑫这个蛋糕房里的阳光小胖是很平凡的一位,他没有经历太过曲折的人生,也无需背负无力承受的重担,双拐的伤痛希望也是暂时的,但是他的乐观向上和阳光笑容,告诉了更多生活中遭遇挫折的小伙伴,摔倒了怎么站起来。生活不如意时,陪着爸妈一起坚强,这就是最好的孝顺。

8、李婧源(河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最大的心愿就是带自己照顾多年的“3岁”爸爸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0年,婧源在外打工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母亲也离家打工挣钱,这一去就很少再回家。给卧病在床的父亲换尿壶、做饭、喂父亲吃饭......年幼的小婧源逐渐学会了做家务和照顾躺在床上的爸爸。她坚持给爸爸唱歌、擦洗身体,陪爸爸说话,坚信自己的陪伴和照顾能换来奇迹。这样悉心的照料,婧源坚持了8年。
      2014年,婧源的爷爷下肢瘫痪,也卧床不起。她每天不仅要照顾爸爸,还要照顾爷爷。面对命运的不公,婧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勇敢担当。她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更加努力地学习,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13岁上初中二年级的她已经获得了50多张奖状证书。
“世界那么美好,拥有那么多漂亮的景色,想带俺爸去看一看、玩一玩。如果哪些地方过不去,我可以背着俺爸去转一转。”这是婧源最初的心愿,可还没等实现,爸爸就不在了。
      生活给了婧源太多磨砺,但她仍在努力前行。“我想当一名老师,把我的爱奉献给社会,为国家出一点力。”婧源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很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帮助她,她很温暖也很感谢。“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完成我的一个个小目标,冲破一次次的挑战,把你们给我的爱心传递下去。”


9、隋翼远(上海):自12岁至14岁两次为妈妈掯献造血干细胞,让妈妈重获新生

      2016年7月,隋翼远的妈妈不幸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在首发治疗期间多次病危。捐献骨髓是唯一一种治愈该类白血病的方法,当时只有12岁的隋翼远毅然决定捐髓救母。2017年10月,妈妈病情再次复发,隋翼远又一次为妈妈捐献了骨髓,再次救回了妈妈。
      当初孩子决定捐骨髓给妈妈,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的这个决定。根据中华骨髓库发布的《捐献者须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年龄需要在“18-55周岁”之间,他的年龄显然太小了。父母都觉得他并不适合,更担心捐献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隋翼远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爸爸让我考虑一个晚上,但其实当天晚上我没怎么考虑,睡得很香,因为那时候已经下定决心了。我不知道捐髓具体是怎么操作,有什么影响,但只要能救我妈妈,那我就不怕。”隋翼远笑着说。

10、陈坤阳、陈宗阳(河南):用3年时间“唤醒”妈妈,教失去记忆的妈妈说话识字

      2014年,陈坤阳、陈宗阳的妈妈不慎被重物砸中头部,成了植物人。姐弟俩每天趴在妈妈身边一遍遍地呼唤。在姐弟俩爱的呼唤里,昏迷了两年的妈妈奇迹般苏醒过来。妈妈苏醒后全身瘫痪,记忆力和言语功能丧失。姐弟俩每天除了给妈妈喂饭、翻身、按摩,陪妈妈聊天、做康复训练外,还教妈妈认字、算题。然而,遗憾的是2018年7月,他们的妈妈不幸病重离开了人世。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