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公正篇

公正篇

郑若玲: 公正与公平的社会良知

2019年5月29日  阅读次数:3191

     2004年11月,记者出差厦门,幸会报社原总编辑李宗裕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的外甥女郑若玲。11月的厦门,碧海蓝天,和风习习,丝毫没有冬的寒意。傍晚时分,记者在厦门大学见到郑若玲,一袭蓝白相间的连衣裙衬托出这位修水姑娘特有的灵秀和学者气质。李宗裕先生介绍说,郑若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和考试社会学学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采访郑若玲,顿让人感叹修水人的聪颖、勤奋和不倦的追求。
    郑若玲是我县古市镇人,由于父母都是老师,她比别人多了一些优越的学习条件。读小学时,她便有机遍读国内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侠肝义胆的人物形象使公平公正的思想在她脑海里扎了根。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她在县一中读完初中、高中。从这时起,她阅读的范围扩展到古今中外,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1988年,她考入江西师范大学。1991年毕业分配至原九江师专当了一名教育学、心理学老师。1993年,她考取厦门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的硕士研究生,199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从事高等教育学和考试社会学研究。一年后成为该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成为厦门大学为数不多的年轻的副研究员之一。2001年,她考取潘懋元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的博士研究生。从2000年起,连续两届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系副主任。
    高等教育考试领域研究纷繁复杂,涉足人少。但郑若玲却大胆选择这一研究课题。她说,考试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公平、公正的考试却不多见。选择考试社会学研究,完全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在促使着她。记者在厦门时,郑若玲正在撰写她的博士生毕业论文。据她一同事介绍,以她目前的研究成果,即便拿一篇已发表的论文也完全可以通过。但她没有这样做,在近一年时间里,她三读420册的《清代石朱卷集成》,用半年时间埋头于厦门大学档案馆,查阅厦门大学学生档案8000余份。她要让自己的毕业论文成为当今中国考试社会学极具分量的研究成果。郑若玲认为,考试联系千家万户,作为一名研究考试领域的学者,她的研究成果如能引起普通民众的浓厚兴趣和关注,她的工作才有价值,这是她最值得欣慰的事。她骨子里的公平、公正的平等思想使她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研究和关注中国的高等和农村教育考试现状。
    郑若玲在当讲师时便开始指导研究生,这在高校中较为鲜见。目前,她合作指导研究生3人,独立指导研究生2人,发表颇有影响的论文50余篇。她的《学分制的本质与模式》被学术界权威杂志《中华文摘》全文刊登,在全国学术界引起轰动。论文《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河北省政协工作的一名读者几经周折给郑若玲打电话,两人在电话中讨论近两小时。《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被教育学科的权威杂志《高等教育研究》刊登。除发表论文外,郑若玲与人合著《自学考试学分制研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中国考试发展史》等多篇著作。个人主持或参与课题8个,其中个人主持课题4个:主持全国教育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考录取制度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研究》;主持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福建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途径研究》;主持全国自考委考研会课题《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等。由于取得了不凡的科研成果,郑若玲获得多项殊荣:1995年10月获厦门大学光华奖一等奖;1996年6月获厦门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2000年9月获厦门大学首届“懋元奖”;2002年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光奖”奖教金;2003年获该所“彬声奖”奖教金;2003年两次荣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两次获福建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开放的厦门给人以无穷的活力。在学术研究领域,郑若玲已迈出成功的一步。记者相信,在厦门这块科研的沃土上,郑若玲以她的公平、公正的社会良知,凭着自己不倦的追求,她的学术研究必能实现更大的突破,成果将会更加辉煌。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