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先贤教子良方

先贤教子良方

中国传统音乐,为何能让小泽征尔想“跪着听”?

2022年8月23日  阅读次数:832


中国音乐之独特,在于其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在于其能触及心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

知名音乐学者田青早年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后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推广。近日,田青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就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体现“和而不同”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称,自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学习、研究,才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是一个“多元一统”的小宇宙、大格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你的新书《中国人的音乐》中,将中国音乐概括为一个“和”字。这一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在音乐中如何得到诠释?

《中国人的音乐》书影。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田青:这个“和”字,不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体现,也是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最终追求。

公元前522年,一位叫晏子的政治家就是以音乐为例,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和”不是“同”,“和”的本质,就像音乐一样,要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而“同”,则是“以水济水”。假如音乐只是相同声音的不断重复,那“谁能听之”?

中国人非常重视音乐,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对音乐有着非常清晰、深刻的论断。孔子认为人格养成的途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文学、矗立于礼,成就于乐)。用荀子的话说:“乐和同,礼别异。”“礼”使人和人有区别,有秩序;“乐”则是通过音乐这种人类能够理解和共同欣赏的艺术形式,找到人们的共同点,让人和人之间有关爱、有亲情,从而达到“和”的境地。

中国人的音乐更是如此,我们的祖先和现代社会的人不同,他们在音乐中追求的,不是发泄,不是放纵,而是平静与和谐,是心与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万物、天地的和谐。

中新社记者:孔子以琴歌“教化人生”,因此古琴被称为“圣人之器”。请你介绍一下古琴是如何体现古人对哲学的认知的。

田青:古琴虽是一件乐器,但其基本结构却反映了中国人基本的自然观和天地观。古琴由两块木板合在一起,上面是面板,有弧度,下面是底板,是平的,象征“天圆地方”。一张典型的古琴的长度是旧尺三尺六寸五分(约为1.22米),暗合一年的365天。琴表面有13个徽,是取音的标志,暗合12个月加一个闰月。琴弦据说原来只有5根,即宫、商、角、徵、羽,代表君、臣、民、事、物。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遂成七弦。琴有琴额、琴项、琴肩、琴身、琴尾,象征人身,于是天、地、人三才具足。

古琴结构图。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古琴是中国文人的乐器,和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精神连接在一起。孔子不但自己弹琴、唱歌,还“无故不撤琴瑟”,除了发生大的变故,音乐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左琴右书”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修养。

中新社记者:当年,琵琶、唢呐等乐器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随后盛唐燕乐又在日本传播。请你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民乐是如何体现中国的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互鉴的?

田青:汉代以前,中国的汉字都是一字一音一义,到东汉之后才出现双音节词。因此,单从造词方面就很容易分辨哪些乐器是后来传入中原的,一个字的——琴、箫、筝、笛、钟、罄……这都是中原固有的;琵琶、唢呐、二胡、扬琴……这些都是外来的。

唐琴“枯木龙吟”。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自那以后,从中亚和西域传到中原的许多乐器、乐曲及音乐理论,都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结果。这些外来的音乐到中原之后,经过各民族音乐家不断传承、创新、发展,逐渐和中原本土音乐融合,成为其时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共同追捧的“流行音乐”。

在自信包容、海纳百川的隋唐两朝,逐渐形成了一个在当时领先世界各国的音乐形态——燕乐。燕乐所用的音调以汉民族传统的“清商乐”为主,并大量吸收了少数民族和外域的音调,比如来自西域诸国的“龟兹伎”(今新疆库车)、“安国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还有来自古印度的“天竺伎”和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伎”等。

燕乐是大唐繁荣昌盛的象征,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音乐文化,曾给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诸国以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据称在唐朝传入的雅乐《兰陵王入阵曲》至今被日本艺术界和公众视为国宝,是日本国粹“能”之祖。汉字“能”在日语里发音如“傩”(音同“挪”),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傩戏”“傩舞”一脉相承。“傩”的最大特点就是戴面具,而戴面具则是兰陵王的“原创”和“专利”。

《中国人的音乐》内页插图敦煌壁画《观无量寿经变》,这是唐朝燕乐的写照。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中新社记者:你曾多次率团在海外演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海外受众听懂且接受中国的传统音乐?

田青:我举两个例子,2007年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和原文化部联合主办“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国事演出“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我是这场演出的艺术总监和主持人。面对日本各界的精英,如何能让这些看过太多世界一流艺术的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呢?为此,我安排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古琴演奏《流水》,演奏使用的是一张唐琴。介绍时,我说:“这张琴出生的那一年,中国的诗仙李白55岁,诗圣杜甫44岁。”这时候,我听台下似乎有惊诧的吸气声,于是加了一句:“这张琴制作出来之后3年,伟大的鉴真和尚开始在奈良建造唐招提寺。”

这场演出之后的4月1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160多个国家的官员齐聚一堂观赏我们的演出。在为二胡曲《二泉映月》做导聆的时候,我专门提到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曾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散场后,我问年轻的翻译:“小泽征尔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翻译的?”她说:“我没有直译,因为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着听,大家会不理解。我知道西方人对宗教音乐非常尊敬,所以我是这么翻译这句话的:听这样的音乐,就应该像在教堂听圣乐一样。”所有观众听的时候都非常安静,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而这样一种像进了庙堂一般的神圣、肃穆、敬仰的情绪,自然而然地让来自一百多个不同国家的来宾理解了这位中国盲人艺术家的心声,演出非常成功。


受访者简介: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宗教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推广,出版包括《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捡起金叶》《禅与乐》在内的学术及各类作品260多万字,2018年出版九卷本《田青文集》。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简 介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经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批准的直属志愿者团队,经遵义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公益性、群众性、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现有团体会员单位9家,会员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52名。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协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目前,协会有分支机构3处: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播州区联络处(负责播州区工作)、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湄潭县联络处(负责湄潭县工作)、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务川县联络处(负责务川县工作)。内设机构10个部门:办公室、组织部、宣讲团、理论研讨部、对外联络部、经典诵读推广部、家风家教工作部、中医养生文化推广部、知行艺术团、志愿事业服务部(上善若水助困团)、另有10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经典诵读)推广站。

本会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遵义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遵义市民政局领导下、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政部、全国妇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美德文化进社区、校园、机关、企业、监狱、部队;主办具影响力的大型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讲坛;广泛开展志愿公益服务活动,践行中华美德;每周日下午坚持开设公益讲课,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协会至成立以来,为遵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8年,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荣获2018年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贵州省社科联曾到我会考察,拟授予贵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党支部被北京路街道党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12月,我会被遵义市精神文明办、遵义市民政局、共青团遵义市委推选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协会湄潭县联络处已被湄潭县委宣传部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1年国际志愿者日,湄潭县联络处获得了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获得县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本会的理念是:传中华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本会的业务范围:开展美德文化交流学习、公益师资培训,开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动,开展家风家庭教育,兴办公益企业。

现办公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遵义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2022年8月


业务主管单位: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登记管理机关:遵义市民政局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