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官方网站 (2015-9-13)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群书治要感悟

群书治要感悟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作者:汪孝杰  2019年8月16日  阅读次数:7454

平天下篇
184.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185.顺道者昌 逆道者亡
186.仙女散花 天使现前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当今时代,内心不安、家庭不睦、社会不稳、国家难治、天下不平,已经成为令人忧虑的问题;个人想平安,家庭求和睦,社会思和谐,国家要治安,天下盼太平,成为遍及全球的期待。问题如何解决?期待怎样实现呢?殚精竭虑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人便会想到算命、预测,也自然想到了一部经典《周易》。于是《周易》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就成了一部算命书、预测书。而在现代人的意识中,算命、预测又跟迷信扯在一起,所以对于《周易》的理解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群书治要》卷一节录的正是《周易》的精华内容,在事关人生祸福、世运兴衰方面,《周易》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人们忧虑的一切问题都在天地之间,《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治要》一开篇说的就是天地——“乾坤”之事:“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简以知阻。”以上大意是说:乾象征着天,具有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的德性。《象传》说,天道运行不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努力自强,不停追求进步。九三这一爻,象征着一个才德出众的君子,应当自强自立,勇猛精进,终日不懈,即使到了夜晚,也要象白天一样警醒自己。假如能够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哪怕遇到危难,最终也会没有灾祸和过失。《象传》说,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效法坤卦的精神,以深厚的德行容载天下。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自己享用不了还能留给子孙享用的福德,不积累善行的人家,则会有多到自己遭受不了还会留给子孙遭受的祸患。乾象是天下最刚健的,它的德性表现在恒久平易,所以可以照出天下危险的事情;坤象是天下最柔顺的,它的德性表现在恒久简静,所以可以明察天下困阻之事的原由。
从《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治要》中,我们看不到迷信色彩,而它揭示的乾坤之道,却能让我们明辨前程:天地各有属性,天之属性为健;地之属性为顺。人们只有遵循天地属性与自然规律行事,才能远离祸患,趋近吉祥。不是吗?就个人而言,假如懒惰懈怠、不思进取,必然生存不保、事业难成;又或自私狭隘,作恶多端,难免家庭不幸、灾祸连连,正如《群书治要》卷二《尚书治要》中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个人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个人不能安于本分,家庭不够幸福美满,必然危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治安。一个人,尤其是身居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如果没有仁爱长养、通达和谐万物的善心,没有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没有明辨进退存亡、顺应天时地利的智慧,没有恭敬循礼、利益苍生的习惯,除了自己难免遭遇失败与灾殃以外,还可能导致社会、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灾难。因此,《群书治要》卷一启示我们:个人乃至人类要想趋吉避凶,就必须深入研究并遵循自然与社会规律,切不可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切不可破坏自然规律,违背人伦道德,颠倒社会秩序;只有心存善念,自强不息,行于正道,才可能争取到身心康泰、平安吉祥、幸福美满的生活。

顺道者昌 逆道者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几乎是家喻户晓,《群书治要》卷十一《史记治要(上)》就有记载:幽王宠爱褒似,褒姒总是不笑。于是幽王点燃用于召集诸侯抗击敌人的烽火。诸侯见到烽火急忙赶来,却没见到敌人踪影。褒姒看见诸侯受骗,哈哈大笑。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多次点燃烽火,诸侯们不甘受骗,渐渐也就不来了。后来,幽王任用奸臣,废黜申后,除去太子。申侯怒起,联合缯国和犬戎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军队,但诸侯的军队都不来。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古不变的“伦常大道”。既然是“道”,就不可违背。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周幽王虽然位及顶尖,但因缺乏仁爱、违背道义、扰乱礼法、失去理智、毫无诚信,所以遭人怨恨,被人攻击,结局凄惨。
翻看历史,即可发现,几乎所有亡国之君,都是违背伦常之徒。
再看现实,不论处于何种地位,只要是违背伦常大道之人,无一会得善终。虐待子女的,被子女遗弃;忤逆父母的,命运多悲惨;欺凌下属的,被下属所报复;欺骗上司的,被上司所鄙弃;背叛配偶的,被配偶所抛弃;不敬长者的,被长者所冷落;欺骗朋友的,被朋友所唾弃。没有仁爱的,常常遭欺凌;不讲道义的,命运多坎坷;没有礼貌的,不受人尊重;没有理智的,常会犯糊涂;不讲信用的,没有真朋友。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些人脱离大道,步入歧途的呢?以周幽王为例,首先是权力的腐蚀。作为一国之王,他以为自己大权在握,便可以无所不为。母亲可以不孝,想废黜就废黜;太子可以不爱,想去除就去除;诸侯可以不敬,想戏弄就戏弄;规矩可以不守,想破坏就破坏。我们观察一下,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的人手上那点权力,也许不及周幽王权力的百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但是那种做派,却跟周幽王无二,这种人的结局会如何呢?也许他们自己也想象不到。其次是美色的诱惑。褒姒不过就是外貌好看一点点,而且连笑容都很少,作为一国之主的周幽王,却甘愿为博得她的一个笑容而破坏伦理,丢失信誉,最终失国丧邦。如此糊涂的事情,在熟知这个典故的人群中也有做过的吧?好些落马的高官,败家的老板,不都是因为贪恋美色而从人生的高峰跌入人生的低谷的吗?就当今社会而言,诱惑人们偏离伦常大道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金钱。为了金钱,不讲仁义、违背伦理、丧失诚信的大有人在。这些人一时间或许真的拥有了不少的钱财,但是,天道好还,这样的钱财未必能够保住,最终不是被欺骗被抢劫被没收,就是被疾病被灾祸消耗掉了。这不是迷信,是大道运行的规律所致。
要想人生幸福平安,诚心修持大道: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忠于事业、爱护员工,尊重丈夫、关爱妻子,敬重尊长、关怀晚辈,信任朋友、关心同仁,心存仁爱、恪守道义,礼敬谦恭、清醒理智,信守承诺、坦荡做人。坚持不懈如此修持,哪还会有祸事临门呢?

仙女散花 天使现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人们都很熟悉:借由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其身后也想啄食它这个故事,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历史典籍中引用这个典故的很多,《群书治要》卷十二《吴越春秋治要》中就有一例。
书中记载:吴王夫差起兵攻打齐国,拒绝劝谏。一日清晨,太子友手握弹弓从后花园来到宫中,衣服鞋子都湿了。吴王问其原因,他说:刚才在后花园游玩,听见秋蝉鸣叫,就去观看,发现秋蝉高居树梢饮着清露,自觉安逸,却不知螳螂正沿着枝条接近它,伸腰举爪想捉它;螳螂眼中只有秋蝉,却不知有只黄雀在其身后徘徊,准备啄食螳螂;那黄雀也只知伺机啄食螳螂,却不知我的箭头已经对准了它的脊背;我一心想射黄雀,却不知脚下有个陷阱,一不留神就掉进了深坑。吴王说:天下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只贪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祸患。太子友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呢!鲁国遵守礼制,心怀道德,和睦邻邦,但齐国却起兵攻打它;齐国只顾举兵攻打鲁国,却不知吴国竭尽全力,不顾艰辛,奔波千里要去攻打它;吴国只知道越境攻齐,却不知越国即将挑选精兵勇士进入太湖,意欲灭掉吴国。吴王沉默一阵后,还是没有接受太子友的婉言劝谏,执意伐齐。越国趁机进攻吴国,烧掉了吴国的姑苏台。
类似这样的情景,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人际纠葛,现实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只要你想贪图别人的利益,威胁别人的安全,就一定有人贪图你的便宜,危及你的安全。即使没有人觊觎你,威胁你,由于你利欲熏心,偏执狂妄,也必定会利令智昏,料事不准,行事出错,自堕深坑。因为你已经堕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读了《群书治要》这段描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种种类似情景,为了防备身后的“黄雀”,有人可能会陷入一种瞻前顾后、战战兢兢的心态当中,甚至可能会出现神经质的症状。如何避免这种心态、消除这种状态呢?
首先要明白这个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层道理: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都会波及其他部分。作为宇宙中最具灵性的物种——人,既是客观世界的产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调控客观世界。调控的总机关即在人心。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要自己心念正确了,与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合拍了,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进入安全、平和、友爱、自由的“天堂”境界;如果自己心念邪恶了,就与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形成了对抗,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进入危险、恐怖、争斗、混乱的“地狱”窘境。
其次要积极培育、传播正念,遏制、消除邪念。贪婪、怨恨、愚痴、傲慢、猜忌,这些都是不正的念头,任何一个不正的念头滋生蔓延,支配行动,都会导致恶性循环。螳螂捕蝉的典故,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贪婪之念带来的恶果,其他不正的念头也会带来相似的情景。奉献、慈悲、明智、谦恭、诚信,这些都是正念,任何一个正念的生长弘扬,都会引导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当进入良性循环,就跳出了螳螂捕蝉的怪圈,进入了安然自在的境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仙女散花,天使现前。

遵义市中华美德文化传播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中山医院二楼    联系电话:13984979998    邮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备15014843号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